快讯发布

即时快讯 0

ガールズバンドクライ花田十辉想在「乐队动画题材」中想要描绘的内容

《ガールズバンドクライ》简评:

充满喜怒哀乐,作为一部倾注了所有情感的乐队题材作品,东映动画原创TV动画《Girls Band Cry》于2024年的春季掀起热潮。在这次揭开其创作奥秘的采访企划第一弹,我们邀请到了动画的系列构成花田十辉先生。到底他想通过「乐队题材」传达怎样炽热的情感呢?

取材・文/前田 久
翻译:doridori
“无刺有刺”可能反应了企划起步之初的我
——首先,请告诉我们您参与本作企划的经过。

花田:最初是平山理志先生(动画制作人)还在SUNRISE动画的时候,打算和动画导演酒井和男我们三个人从零开始企划一部“全动画“的3D CG作品。不过,后来随着平山先生移籍到东映动画工作,这个企划也化为白纸。接下来,我们就盘算在东映重新开始制作新企划,平山制作人提议到,“希望能做一个可以开展舞台活动、面向深夜档的企划”,我当时觉得这真的好吗(笑)。因为之前我们做过不少类似的作品,老实说,企划启动之初,我的心情一直不太好(笑)。

——嗯(笑)。

花田:正因有过这样的经历,我当时提议到:“如果要做音乐片,那做‘乐队题材’也可以。” 虽说提议是通过了,但平山制作人接着又提出了一些想法,比如“有的团体以‘没有乐器的乐队’为特点,这样如何?”或是“让乐队成员都穿上女仆装怎么样?”等等。所以,当时我相当烦躁。我甚至觉得酒井会想出“トゲトゲ”(无刺有刺)的概念时,可能就是因为他看到了那个时期的我吧(笑)。每次开会磋商之时,总能听到些许让我浑身长刺的内容(笑)。

--啊哈哈,那您提议制作“乐队题材”的背后还有什么想法吗?
花田:这么讲可能会引来误会,但那时我觉得,动画中的“乐队题材”内容所表现的内容,多少有些与“偶像题材”雷同。因此,我隐约地觉着,如果能以真正的“乐队题材”为目标,那应该能做出一些新的东西。正是有了这种想法,我才主动请缨,并且开始推进创作,这便是最初的流程。

--虽说有些跑题,但是在您的人生中与乐队有这何等的关联呢。
花田:我原本就喜欢日本摇滚乐,经常去看livehouse看现场演出。此外,我也很喜欢这类题材的电影和小说,比如《青春巧克力(2007)》和《青春摇滚(1992)》。正因接触了这些作品,我觉得“这才是乐队题材的样子!”,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尝试创作这样的作品。所以在企划初期,我经常思考该如何向平山制作人和酒井监督传达“偶像题材”和“乐队题材”在主题和故事方向上的根本性的不同。可能在这上面花了很久。

第5话的讨论中,方向性终于确定下来

——那么,关于逐渐成型的乐队题材企划,故事是什么时候开始成型的?据说平山制作人在访谈中常提到“对第1话的剧本初稿感到惊讶”。

花田:在初期,总是无法清楚地传达我心中“乐队题材”的概念,引起了许多争论。大概经过几次后,我想“还是直接写出来比较快”,于是突然就在下一次会议中带去了第1话的剧本。平山说“感到惊讶”我想是因为他在还没做好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读了第一话的脚本。

——不不不不,平山制作人似乎对内容也很惊讶呢(笑)。总而言之,自那以后初稿就顺利展开,故事的框架也逐渐清晰了吗?

花田:在那之后虽然中间没有停笔,但真正让我感到“方向明确了”的是第5话。当时我们在讨论角色的服装问题,依然有女仆装之类的意见,或者希望让企划更偏向偶像风。这时我说到:“不行,本质上是素人乐队,就像チャットモンチー(Chatmonchy)或者SHISHAMO,穿T恤和牛仔裤就行吧?”然而,他们又回复说:“不行,那样的话画面不好看……” 于是,我们再次针锋相对。但我坚持在剧本里给角色穿上胸前印有字的T恤,并且强硬地说:“就是要这样!”(笑)这是我的最后通牒,绝不会让这部作品走偶像路线。

--是成为话题“不登校”,“脱队”,“骗子”这几件呢。
花田:是的,当大家接受了,说“好吧,就按这个来”的时候,终于有了“方向明确了”的感觉。其实早在确定服装之前,我隐约觉得,虽说是乐队题材,但作品整体上想要给予观众一种较为欢快的风格,女生之间热闹的那种氛围。不过,在第5话的讨论之后,我便下定决心就按这个方向走了。制作现场也是这种氛围。在那之前,大家探索了很久。

--听您这么说,那脚本并非是确定下来方向之后才开始执笔咯?
花田:是的。对于原创作品来说,常常是像那样边写草稿边推进,如果遇到瓶颈就回过头再思考。在我写《比宇宙更远的地方》时也是如此。前阵子,我和一位熟人写手聊过类似的话题,所以这或许并不只限于我。总之虽说会提前定下剧情发展,但往往事不遂人愿。常见的是在摸索的过程中,往往会一边写一边探究故事能挖掘到多深。

--仁菜本来是个按照介绍文本来的角色。
每个角色都是如何诞生的呢?我想仁菜是最先被构思出来的角色吧?据说“主角是一人上京的女生”也是花田先生提出的想法。

花田:主人公上京的情节,其实是我一直以来想做的设定。我在其他作品中也提出过,但没有获得同意,未能实现。于是我想在本次的企划中试试看。这时,我心里已经有了“上京题材”的想法,比如在第2话描写的那些内容。另外,我隐约觉得,在乐队题材中,主人公上京后应该有一些被压抑的情愫,心中有随时可能爆发的东西。

所以,基于这些想法,我写出想要呈现的“上京题材”的故事的同时,仁菜的角色逐渐成型……大致是这样。顺便一提,粉丝们经常说官网上的仁菜与实际的仁菜形象有很大差异,对吧?

--是的
花田:我最早也想按照官网的介绍文那样去写角色。但是当角色动起来之后,情况就起了变化。其实在动画播出前,平山制作人跟我说:“介绍文和角色形象有出入,改正一下。”但我回复到:“按照动画内容写在介绍文里的话,可能没人会看了吧。”我就没有改(笑)。

对这些孩子们来说,“没有错”是指什么?

——在原创作品中快速推进初稿创作的好处是什么?

花田:创作时最初的冲动虽略显粗糙,但其中的有趣之处往往十分重要。尤其是这回,我觉得活用这股气势很有用,所以我当时决定先推进内容。平山制作人和酒井监督可能也大致了解我这种方式,毕竟我们之前有过合作。因此,即便他们有一些担忧,我也还是选择先继续推进。不过,结果上我们还是回炉了很多内容。

--在回炉之前,花田先生心中的作品所构想的轮廓是什么样的?
花田:作为乐队某种程度上取得成功,并且让她们感受到“我们所坚持的事物没有错“,这样的感觉最终会开花结果。其实我一开始是这么打算的。但是当我写到接近尾声之时,我估摸着”这样(故事)好像不贴合。”我开始思考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我没有错到底是什么?“并非是要进军武道馆这样的。正是从那时开始,我才明白了“《Girls Band Cry》是这样的作品”,看清了作品的轮廓。这可能是和当初的预想出入最大的地方。无意之中这种想法在逐渐增长,我意识到“我没有错”并非意指取得成功一事。

--这也是本作的一个重要的点呢。
花田:如果深入的聊系列构成的话题,当初预定是让小智和卢帕二人于第4话左右登场。按照哪个预定开始写之后,仁菜无论如何都无法按照这个流程进行。她好像在说“我无法接受!”(笑)
这并非比喻,在写脚本的时候感觉她一直在我耳边说:“我还没有同意要搞乐队呢!”(笑)。
于是乎,我一边心想“这家伙真麻烦啊”,一边写出了第五集。写到这里,她终于开始积极面对乐队活动了。在那之后,变成“好吧,那就加入新的乐队成员”之时已经是第六话了。

【译者注:第一部分到此结束,为了方便阅读,不占用日志版面,剩下的内容在下面以评论区的形式回复】

来自:Bangumi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图片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