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しの子】》简评:
《【推しの子】 第2期》简评:
【包含舞台剧篇部分剧透】
舞台剧篇是一个典型的作中作结构,在作品内部虚构了一个新的作品,与常规作中作不同的是,其二阶对象与一阶对象的形式不一样,一个是漫画/动画,而另一个是舞台剧。但这种形式上的不同并没有影响实质上的一致性,比如作中作最典型的问题就是:二阶对象的一切构成都是服务于一阶对象的,其本身的故事性毫无意义。我并不是说这样是错误的,其观感取决于作中作的定位,比如推理小说中的作中作就不会有人期待能多么有趣(特指《眩晕》类的手记推理,不包括通篇都是作中作的《首无》等),只要作品本身对作中作的利用足够有趣就行了,做到极致是白井智之的《Detective Overdose》,其中的四篇作中作完全是毫无逻辑的胡说八道,仅仅是为了给本篇侦探留下线索而存在,而基于此的逻辑相当精彩,所以读者是买账的。
反过来看推子,舞台剧的布置也完全服务于演员自身的成长,比如梅尔特全力一舞与刻在剧情中的定位高度一致,鞘姬与刀的对应关系和现实中赤音与帽子的对应关系吻合,阿夸对爱的情感也和剧情里对鞘姬一模一样,这种先射箭后画靶确实消解了作中作的意义,但其他作品可以接受这种消解,推子却不行,因为推子作品内部的表达基于作中作的展现,换句话说,演技如何不能光靠说,而是真的让元层的读者与对象层的舞台剧观众达成一致,同样欣赏到演员对角色的诠释才可以,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作中作就完全变成了作秀,所谓的演技失去了唯一性,关于演技的进步、分歧都成了高度符号化的概念,换成才能、青春、爱情、努力等其他概念也没有区别。而无论是横枪萌果绘制的漫画原作还是动工制作的动画,都没能给出足够代入观众的视角,也没能给出足够沉浸的东京blade背景设定,缺少了这两样东西,屏幕前的观众和舞台前的观众看到的根本不是一个剧,屏幕前的观众压根不知道东刃本身的剧情和人物塑造,无法理解怎样的表演是优秀的,契合角色的,而舞台剧观众又不可能看到动画里满场乱飞的机位、正脸大特写和花式旋转镜头,这让台下述说的演技如何如何完全没有可信度,带来了严重的割裂感,演员和对象层观众们越是复读演技,元层观众越难以共情,最后只能强行说服自己才能继续欣赏一阶对象的故事了。
ep17的意识流一定程度上就是刻拼尽全力也无法战胜,梅尔特演技爆发也不如对方的体现,动工演出再怎么出色,我们也体会不到演员究竟做了什么,只看到狡猾的机位表现出奇诡的动作镜头罢了,这点确实做到了三个层面(刻/梅尔特/动工)的高度一致(拼尽全力无法战胜),即便是无心插柳,对观众来说发现这个共同点也是有趣的。但ep18和ep19失去了剧情的配合,上述问题更加扎眼,就不再能容忍下去了。
来自:Bang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