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侦探柯南 引爆摩天楼》6.5分。
《名侦探柯南》电影系列其实有几部看过几遍了,但是打分一次比一次低,可能是不同时期不同见解。第一部打6分其实应该应用于当前时代的场景,让我加深了《名侦探柯南》电影系列(前期)只是《名侦探柯南》动画版的特别扩大版 in 电影院,只有电影的规格拉长了,跟后面的相比真的差的挺多(这个观点来自于——我认为动画电影要活用电影院的特性,同时要适合电影观众观看,而不是一味追求“原汁原味”),中间的几次追踪确实是做的不错,但总体来说“第一部”的气息太浓厚了,如果是第一次看的话会觉得很好吧。
《名侦探柯南 第14个目标》7分。
比系列第一部《引爆摩天楼》完成度更高,在连环案件解决的同时还琢磨了角色过去的故事,这是观众更愿意看到的设计,电影系列要有属于自己的特别看点!
《名侦探柯南 世纪末的魔术师》7分。
记忆中我觉得一般的就是要么怪盗出场的要么平次出场的,这一部这俩都占了,但实际上还行,其实也是他们在剧场版系列里首次登场吧,但是平次中途就退场了,说实话还觉得平次有点愣愣的。算是发现套路了,早年的几部剧场版最后都要玩一下新兰的剧情,虽然不是说不好,就是每年到来一下大家都能猜到最后怎么收尾了。再加上怪盗出现在剧情里就是想“戏耍”小兰,但这一部已经不算离谱的了。整体来说设计还可以,场景的推进,机关的设计还是挺带感的,不得不感叹一下二三十年前主要角色配音还在黄金年龄时的状态真的好棒,配音好听。
《名侦探柯南 瞳孔中的暗杀者》7.5分。
其实我有犹豫是给7分还是7.5分。从观感上来说是7分的,但是这一部在很多设计和制作上给我感觉应该拔高一些。
比起前三部,小兰“真正”在剧场版里当了一回“大女主”——无论是《引爆摩天楼》《第14个目标》《世纪末的魔术师》,特别是后面两部,新兰的情节设计都是对比起来比较“内里”的。给我的感觉就是,新兰的情节设计是《柯南》动画的“必备”!
这个想法我觉得没毛病,但是关键在于同样是“必备”的“阿笠博士猜谜”虽然能逗人一笑,但是新兰的戏份过于沉重并且反复地琢磨之下,我觉得多少拉低了小兰的形象。《柯南》系列的女性角色都是性格坚强的女性,我们知道触及小兰心里最软的地方也就是新一,可以展现出小兰柔美的形象,并且加深大家对新兰感情真挚的印象,但是却没法体现小兰在动画中的作用。她是只能配当独自黯然神伤的角色吗?其实不是,应该展现她的善良、战斗力和她对新一抑或是柯南的支持。
于是《瞳孔中的暗杀者》就很符合我这个想法。说个题外话小时候经常把这一部和《第14个目标》混在一起。整部动画是小兰失忆贯穿始终,既展现了她和新一之间的感情,也有表现善良的地方(善良的人周围都是善良的人、接受他人的帮助她有在好好地道谢、会因为自己的“过错”在精神上造成很大的负担),最后也是表现了强劲的战斗力。所以我说很好的设计就在于这个地方,与其“抠抠索索”暗埋新兰戏份不如大方展示新兰的戏份。
不过我也能理解之前这样暗埋新兰戏份的原因。《名侦探柯南》故事的起点就是新兰,在剧场版系列开启的早先几部,应该沿袭《名侦探柯南》这个系列给人的感觉,既然变不回新一那么就要有新(柯南背后灵版)兰的互动。明明能拍出这么好的新兰剧场版,那么为什么后来不拍了呢?我觉得一是已然是日本国民级IP,《名侦探柯南》已经不需要用“起点印象”去强化观众对这个系列的认知;二是角色太多分猪肉都分不完,也有角色“好爆米”的理由在里面,但是能够“用在戏份里”的角色确实很多个,只要适当加一丢丢的新兰调味料就足够了,所以不会显得那么沉重;三是小兰的“功能”多少有重叠,强大的战斗力可以是别的几个大哥,善良和对蜗壳(新一)的信任也可以是其他人,所以在一部庞大的剧场版且要刻画众多角色的情况下,如果不是占据优先地位的情况下,小兰的戏份多少是会被削弱的。
不谈新兰,其实早先几部给人好看的因素可能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应该还是在剧情上,不少人都会说以前如何如何好看。实际来看最重要的我琢磨着应该是在于节奏紧张让每个环节更加环环相扣,吸引人往下看,这几年的几部感觉比较“松垮”,虽然在展现角色上表现得很好,丢的不是氛围上的紧张(每一部都有制造紧张的气氛,不然没法推动角色行动和剧情发展)而是信息密度的差异带来的紧张感。推理剧情上其实大差不差,最主要是舞台设计和信息密度造成了巨大的差异,让推理细节失去了“精密”的感觉。
还有就是所谓的“柯学”。虽然很多人吐槽现在的剧场版充满了“柯学”,但我看以前也差不多,实际上在原作、在TVA里可能都不太会做(不是不做,是极少、不怎么去做),但你这个动画规格都上来了,都进电影院了,总要活用一下影院的特性吧——所以在这个点上,我也反思了之前对过去剧场版的评价,它们确实是活用了影院的特性。展现“柯学”是逗乐的吐槽倒是没啥问题,以此来批评不好看我觉得应该理解为什么要“柯学”的原因,当然在理解后仍不接受也不想你一定要接受,但是不能理解的情况下,我觉得确实有失公允的,就是像之前评价别的作品的时候说,你说就是不喜欢这样,那随便,喜好的话没啥问题,如果只是硬黑那就不得不分析一下其中成分了。活用影院特性是对观众的一种“尊重”,毕竟人家也是付了钱进来看的,每年一度的电影总要在一个半小时的篇幅中能够足够地刺激感官,让角色做到“在漫画、在电视动画中无法做到的事情”,这样大家才会持续地走进影院付钱观看电影。一个是角色的集合登场,很难在一般剧情中看到这一点,另外就是惊险刺激的对抗场景,在屏幕、音响等设备的加持下,看到蜗壳或其他几位大哥大姐展现超人般的战斗力,或许也是影院特供动画的趣味所在。
来自:Bang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