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ガールズバンドクライ》简评:
八.tgtg的诞生(ep11-13)
接下来我们将正式进入这篇解析的完结篇:ep11-13的回顾。这三集合并在一起的原因在于,有许多发生在nina身上的现象以及她本人的状态需要整个3集的不同表现来说明。因为这一点,我会在这个部分的开始时给出一些未经论证的观点,但是具体论证可能只有到后面几个特定情节后才能给出,望请见谅。
在上一集的末尾,我提到了nina的状态已经变为了对社会结构的反抗状态。基于这个前提下,请允许我给出一个未经论证的观点:在nina的眼中,钻尘是这个社会结构的具显化体现。这并不是什么没有根据的解读,不过具体的论证需要等到13集才能深入。请允许我此刻暂时先基于这个未经论证的论点作为前提去讨论11集中的一些剧情内容。
在第十一集中的展现的排练画面已经说明tgtg内部的健康关系,在此就不展开了。不过第一处有意思的地方在于tgtg在音乐节前夕前去查看场地的对话:
Nina:我们能在这么大的地方表演吗?
Mmk:很遗憾,那边是主舞台。
Nina:主舞台?
Mmk:我们是在对面的稍小的舞台。
Nina:原来有好几个舞台的吗?
Mmk:你还真是什么都不知道啊。有人气的在大舞台,像我们这种就在小舞台。当然,钻石星尘是在那边。
Nina:我现在很开心,感觉我们还挺酷。钻石星尘在大舞台上歌唱,而我们要在小舞台上用歌曲去挑战她们。
Rupa:巨人杀手。
Tomo:老鼠急了敢咬猫。
486:等下等下,对面也好粉丝也好,都没有这种想法。
Nina:但我和桃香是这么想的。
Mmk:各位,改到第二天没问题吧。
Nina:没问题吧。
(三人点头)
Nina:好。
因为这段对话中借由486的发言指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性质:“对面也好粉丝也好,都没有这种想法。”从钻尘作为社会结构具显化的角度出发,这里说明的,则是社会结构的纯粹的外部性。即社会结构始终与具体的个人是相异的,且独立的存在(当然从后续钻尘的live来看,钻尘这个乐队本身则是以一种对手的态度与tgtg相处)。个体进入社会结构后,经常性出现的一种误解(或者说大部分情况下并非误解)则是一种将自己与社会结构理解为一种完全单向的关系:个体被社会结构这一整体影响并建构;而个体只能够选择去接受或者拒绝这种影响,而不是反过来影响社会结构整体(这也是nina采取反抗态度后的恐惧来源)。但是就像我在开头的理论提到过的那样:个体,正如他是能动的主体,有着足够的能力用各种方式与他人交流并感染他人,并通过这种方式间接地改变世界。
Nina:桃香。
(nina站在远处挥手)
Nina:这次的音乐节,吉他借我一下。好了,我去打工了。
486:咦,她没和你们一起吗?
Rupa:是的,仁菜和我们分开,开始一个人打工了。
Tomo:真不知道该说她是任性,还是随心所欲。
Rupa:她说过要一个人独立了。
(mmk欣慰的表情)
Mmk:确实,最近她变了不少。话说,她已经能够弹吉他了吗?
Rupa:谁知道呢?
(486望着nina远去,有所思考)
(时间来到晚上,486看着奶奶发来的邮件)
486:真是的,就你一个人一脸舒爽的样子,可恶。
(486看着骗子T恤,像是下定了觉醒)
486:我不是骗子。
第11集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则是486终于找到了她“真正想做的事情”,并以自己的决定向奶奶告白。在之前我曾提到过,486当演员相当于是自己为自己带上了一层面具,是强制性让自己去扮演一种他人眼中的印象(物)。也就是说,486的生活状态是以他人的印象来建构自己的行为。与之相对的,nina则是作为486的反面而存在,我需要先是我,我才能与他人交流。为了贯彻这一信条生存下去,nina选择脱离家庭以及队友的帮助,独自一人在这个社会上生存。除了nina以外,tgtg的mmk、tomo、以及rupa都是以同样的状态生活并歌唱着。作为唯一保有后路的486看着乐队成员的背后,也迎来了这一问题的分岔口。一条是客观上的好道路(成为演员),一条是能让自己说出心声的道路(继续乐队)。
Nina:怎么样?live看上了吗?
(迟了一秒)
486:嗯。
Nina:真好啊,我也想一起去。
486:尽管羡慕吧。就你一个人一脸舒爽的样子。
Nina:怎么了?
486:我当年第一次去看音乐节的时候,上场乐队的鼓手曾经这么说过。说他会看着全体队友的背影努力。听到这句话,我心想,这就是我啊,我也属于那样的位置。
Nina:小昴?
486:昨天,我给奶奶发了邮件。
Nina:说了什么?
486:我告诉她我不想当演员,有其他想做的事情。
Nina:真的吗?
486:所以,把这个乐队坚持下去吧,哪怕今天我们搞砸了。
Nina:这样好吗?
486:仁仁菜你啊,只会盯着正前方。总是直言正论,不懂得变通。而且既怕生,又待人态度不好,自然容易遭人欺负。不过,你从不说谎,而且对任何事都用尽全力,反而能令人安心,让人忍不住就想陪你一起。
Nina:谢谢。
486:骗你的。
(486伸出小拇指)
Nina:骗子。
(nina笑,也伸出小拇指,拉钩)
在音乐节上,486给出了她的答案。我在第二集曾提到过,当时的486在nina眼中是“社会规范”(单指高中生这一形象)的具显化。而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相处后,我们完全可以说在486眼中,nina是486对于“成为自己”的渴求的具显化,是那个被压抑着的自己的具显化。正是因为nina这样的人能够存在着,486会情不自禁地注视着nina,看看这样的nina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在经历了这么多困难后,nina展现了这样的生活态度是可能的。486对“成为自己”的渴求在注视着nina的同时,从借tgtg活动的代偿变成了一份改变的动力,正是这份动力486从第五集live的“普雷亚”,到第七集被动被nina说出姓名,再到最后本集live中,由自己的发自内心地说出自己的名字。不是以“安和天童的孙女”,而是以“安和昴”承认了自己在乐队中的身份,回答了第四集中nina提到的那个问题。
最后我们再来讨论live mc上,nina的自述:
Nina:‘放弃吧’、‘不会实现的’、‘你做不到那些’、‘看清现实吧’、‘这种程度就够了’、‘谁不是一样艰辛呢?’随着这些话语,现实仿佛要将我吞噬,用虚假的温柔将我侵蚀。所以,我要贯彻这首歌的意志。而且…我要用这首歌,让原本不相信的人相信我们。对着那些将我全盘否定的每个人,大声呐喊出,我没有错。
这段自述中,nina想要通过《空白与净化》表达出自己的反抗态度,并以此向他人和社会结构证明自己拒绝社会规范的选择。只是,在这里就引出来了一个问题,社会结构是异于个人的独立存在,但是这个关系并不意味着个人与社会结构的完全对立,而是处于我在理论提到的一种复杂的辩证关系。这里nina转为纯粹的否定态度后,所做的的事情是对社会结构的彻底拒绝。这是一种非黑即白的处理,同时是另一种极端的关系性误解。结合nina的过去经历来说,这是可以理解的一种情况,不过这也意味着我们可以推测出,这种极端化关系必然会在现实的实践中出现错误。当nina以这种态度向着社会结构宣战时,她同时也害怕着自己的失败。以至于live最后,nina本人向着mmk问到“我没有错吧” 。
不过先不论nina现在的状态。在音乐节中的精彩表演让tgtg成功与事务所签约,成为了职业乐队,并开始创作她们职业化后的第一首单曲。只是,职业化后的路并不如nina所想的一帆风顺。在第12集中,tgtg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个:1.mmk的新歌创作进度;2.决定是否参加与钻尘的竞演。这两个问题先是分开展现,最后在神社谈话中交织在一起。
关于新歌录制的问题。在Bpart中展现出来的就是mmk对新歌写作的犹豫不决,比如说这段:
(众人在studio中讨论新曲创作)
Mmk:果然这段太过了吗…
486:是吗?我觉得挺好的。
Nina:不如这样,可以把刚才这段放到最前面吗?
Tomo:嗯,可以倒是可以。
Mmk:说得对。再试一遍吧。
(三浦小姐进门打断讨论)
三浦:不好意思,时间已经很晚了。
(mmk焦躁)
在tgtg为创作新歌而努力的同时,钻尘的事务所却突然发来了“竞演”邀请。这个“竞演”的规则是这样的:
Mmk:在‘citta‘办两天,第一天钻石星尘,第二天无刺有刺。
486:真的吗?在这么大的场所?
三浦:就好像对方知道我们的新曲进度,时间是二月。说是想作为情人节企划举办。
Nina:这不是挺好,正合我意。
三浦:请看下一页。根据门票销售额和观众人数决出胜负。胜方将被选为电视剧主题曲的演唱者。
这个企划极其准确的表明了当今社会下对物化的运用。Tgtg内部对这个企划的讨论精准地说明了这一现象:
Nina:赢不了?还没比就要认输,那怎么行?不试试怎么知道…
Mmk:很明显了吧。钻尘的粉丝数都涨到快翻倍了。结果毫无悬念。
Tomo:对方知道一定能赢,才提出了这样的计划。
Rupa:只要一对比,对方就能明确说钻尘比刺刺更强了。
Nina:怎么这样…可是,这次是在同一个舞台上吧,那只要来场激情的live就好了吧。就像音乐节那次。
Mmk:想想清楚。
Nina:什么?
Mmk:这企划的狡猾之处,就在于双方的观众是不同的。
Tomo:说是竞演,实际相当于分别单独举办。这样的话,重要的就不是当天的表现,而是引客能力。
486:知名度高的一方一定会赢。
Nina:怎么这样。
Mmk:生气也没用。
486:不过,钻尘的成员是怎么想的呢?
Mmk:谁知道呢?
Nina:根本不在意。至少我认识的hina就是那种人。她会毫无心理负担,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
486:要是贸然去交流,搞不好会起争执。
这个企划比拼的并不是音乐的力量,而是一种被数字化了的所谓“人气”。这就是我在理论部分中提到的,异化符合现在这个时代的特定表现。碍于篇幅,我只会提及关于这种异化的几个要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描述了商品拜物教的存在:“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自然的,这种异化,或者说物化(即异化状态下的对象化)以这种形式渗透在“社会化”当中,让社会结构也有着这种特殊的物化性质,并以此将这种物化内化于个体心中。这个过程的结构就是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谈论到的:“在物化的意识看来,这种可计算性的形式必然成为这种商品性质真正直接性的表现形式,这种商品性质——作为物化的意识——也根本不力求超出这种形式之外;相反,它力求通过“科学地加强”这里可理解的规律性来坚持这种表现形式,并使之永久化。”由于商品的性质和对可计算性的要求,社会上的商品都以纯粹的数字来衡量其价值。
这种物化背后隐含着的,是商品的同质化评判。我在第五集时曾提到过,音乐是用于传递自身,在他人身上留下爪痕的媒介。在这里,真正重要的是自己的音乐该如何能够链接他人、打动他人。可是,在市场上,音乐首先是一种商品,也就是一种需要用数字衡量其成本和收入的存在。这种可计算性去除了音乐对于情感的传递,同时也取消了歌手和听者建立起来的这种情感链接。数字掩盖了音乐可以留下的“爪痕”差异,歌手的人气则是被量化为了“有多少人”听过歌手的音乐,而全然无视了歌手灌注在音乐中的独特物质。在这里,这个竞演live则是将这种数字化赤裸裸地展现了出来。这里比拼的,既不是哪方的音乐更能打动人心,也不是哪方的音乐更贴合电视剧的风格,而是单纯以音乐之外的商业成绩作为评判标准。就连音乐本身都不重要了,因为决定胜负的“就不是当天的表现,而是引客能力”,是与当天演出无关的,甚至是与tgtg唱歌的理由都无关的事物。
值得一提时,后续与三浦小姐讨论这场竞演的时候,她是这么说的:
Nina:三浦小姐,你是怎么想的?
486:仁仁菜。
三浦:老实说我很犹豫。虽然我觉得赢得机会不大,但如果能和现在的钻尘一起宣传,知名度就会提高。
Nina:那么…
三浦:可是。如果差距对比太明显,会给人强烈的刺刺不受欢迎的印象。
Nina:他们提出这个企划,也是为了这个目的吗?
三浦:互利共赢,或是使绊子。都可以是真心话,也可以是幌子,说实话无从确定。
(转场,486和nina两人去买水)
Nina:有点累了。感觉什么背后都有阴谋,‘大人的世界’的感觉。
486:怎么了?你还觉得应该接受这场挑战吗?
Nina:我在想,职业乐队就要一直这样吗?
486:这是你自己选择的道路。
顺着11集将钻尘作为外部的具显化进行延申,这里表现的正是社会的暧昧性。个体与社会结构并不是简单的对立或是互利,二者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方式共存在个体在社会中的实践当中。而并未完全接受这个复杂相处模式的nina自然会感到不适应。不过,也正如486提及的那样,一旦自己决定了要以‘大人的方式’独立面对这个世界,那么这些都是自己应当承担的代价。至少,无论如何的地方在于,这场竞演tgtg的败北是已经确定的了。这是极其重要的部分,后续的情节都是基于众人认知到这个事实的前提下发展。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不能简单地将nina的“我不能输”都同意按照不想在竞演中“输给钻尘”来理解,而是要在不同的场景下找到同一个句子下的差异性。
下一段相关之处则是回到了歌曲,并紧跟着就是竞演的问题上:
Mmk:总觉得不太对。
Rupa:要不改回之前的编排吧。
Mmk:那个也差点意思啊。
Tomo:那干脆从头重新写,不是更省事吗?
Mmk:这也是个办法。
Rupa:真的吗?
486:什么,之前那部分吗?
Mmk:是啊,总觉得这样不会受欢迎。是不是有点老套?
486:确实现在比较流行加入转调之类的。
(rupa上手示范)
Rupa:这种吗?
486: 对对对对。
Nina:桃香。
Mmk:怎么了?
Nina:我觉得我们顾虑太多了,感觉离最初的想法越来越远。这是我们刺刺的,是桃香的歌对吧。那这样不久足够了吗?最重要的是,这首歌是不是我们的歌,我觉得这就足够了。
(转场)
三浦:那么明天见。到时继续有劳了。
Tgtg全员:谢谢。
Nina:那个。
三浦:怎么了?
Nina:我想来想去,还是想接受和钻尘的竞演。我也明白这背后有着各种想法和内幕。但是,我们可以单独举办自己的live对吧,能唱歌不是吗?
三浦:虽然你说得没错。
Nina:那我觉得,还是去唱比较好。无论有什么理由,我觉得刺刺都不能逃避歌唱的机会。如果逃避了…
486:就是认输了?
Nina:不行吗?
(nina转头看向深思的桃香)
Rupa:应该由桃香做决定,因为和现在的钻石星尘因缘最深的,就是桃香你了。
这俩段连在一起的主要原因在于,无论是写歌还是竞选,tgtg目前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要不要为了商业成绩而扭曲自己想要唱出来的歌/愿望。正是因为相似的处境,这两条线合流在了一起。而无论是在歌曲创作和竞演中,nina都是在针对这个问题作答:绝不能扭曲掉自己最初的初心。同样的,在前面和三浦小姐的交流中,她已经得知了输赢的可能。而在这里,nina仍然要执意参加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乐队最重要的目标:唱歌。唱歌本身是一个很重要的行为,它意味着一种肯定性的力量,即对乐队的存在本身进行肯定性,同时也是对乐队成员的存在的肯定。与之相对的,如果说逃避了唱歌的机会的话,这就意味着是对走到如今的,这个乐队共同体的否定,同时也意味着自己一直以来坚持住的“自己”的败北。正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nina决定唱歌。当然,无论如何这都是与钻尘之间的竞演,那自然由mmk来做最终决定是极其重要的。
紧跟着的就是神社的场景:
Nina:你怎么了?桃香。你最近有点怪,很烦躁的样子。
Mmk:怎么,就这事啊。最近作曲不太顺利…
Nina:骗人。我不希望你对我们说谎。
(大家一起注视着mmk)
Mmk:我很害怕。我越是认真去作曲,曾经的自己和不安就会再次浮现。我害怕会再次失去。
Nina:我知道。我知道你在痛苦。我们都曾孤独地活在这个世界上。但还好有音乐。桃香的热情,如今依然流淌在我心中,是这份力量把我和你们联系在一起。我相信这种感觉,相信歌曲。所以,请你相信自己。我想要创造无刺有刺的故事,也希望今后能一直抱有同样的梦想,我们五个一起。
尽管在第八集后,mmk终于能够解决掉自己的心结,回到了tgtg,与乐队成员共进退。但是,正是由于对tgtg的珍视,作为队长的mmk不得不再次面对那份压力。她已经习惯了一个承受,只是试图一个人承担这一切。但是tgtg并不是odd一般,由mmk大包大揽的乐队了。nina在这里重申了音乐的作用:连结他人的作用。因为相信着这样的力量,保持着同样梦想的5个人才会承认各自,签下契约组成乐队共同体。同时也是因为相信着音乐有着这样的力量,她们相信着乐队能够与世界进行交互:将最纯粹的自己以歌声的方式传达给他人。因为这正是这5个人聚集在一起的原因。也正是因此,这样被相信、被支持的mmk最后也通过许愿的方式同意了与钻尘的竞演,相信自己的同伴。
只是,gbc并没有选择在这里结束。社会以最冷漠的方式向nina展示了这个世界的态度:103。当然,103这个数字肯定接着会往上涨,只讨论103这个数字合不合理没什么意义。不过三浦小姐从经纪人的角度给出了专业的数据说明:
三浦:我实话实说了,连预定的一半都没到。
Tomo:这也难怪。毕竟视频播放量也就那样。怎么可能有更多人开会员。
Rupa:三浦小姐觉得问题在哪里?
三浦:最大的问题是,跟之前相比,现在的曝光率和认知度都高出不少。就算看搜索量也是很好的数据。能被搜这么多次,应该也会助推到歌曲上才对。
笔者没有什么相关的知识,只是借这段简单说明一下tgtg新曲的数据不高。在上一集末尾中,无论是三浦小姐还是中田先生都认为这首曲子是一首不错的曲子,但是市场反响并不优秀。于是就有了4人如下的对话:
Nina:才不是,好戏还在后面呢。这首歌明明那么棒。大家也都赞不绝口对吧,不管是三浦小姐还是中田先生。
Tomo:这样就能火的话,世上就没人会辛苦了。
Nina:可是。
Rupa:就像是梵高生前只卖出了一幅画吧。
Nina:可是…
486:到头来,人们只会会跟风。大家都说好的东西,就算没兴趣也会看看;没人去看的东西,自己也不会看。
Nina:这种事情…
486:你能说没有吗?同一个游戏的直播视频,播放量五千的和一百万的,你会点开哪个?
前面rupa用梵高的经历来说明正是这样的一个事实:在市场上,好的不等于畅销的。当商品拜物教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角落之时,商品的本身性质或多或少就不再重要了。而后续486的发言,不仅是进一步补充了商品拜物教甚至于是现在的数字拜物教(即数字对商品性质乃至人的性质的遮蔽)的实际表现。486这里提出的现象进一步补充了数字拜物教的社会性质。数字化本身不是一种心理学上的幻象,而是切切实实地影响着人的日常生活的。我们已经接受并内化了:“畅销的就是好的”这一命题,并以此作为行动准则的一部分进行日常生活。由于这种普遍化,这种意识上的观念渗透进了个人实践当中,并反过来强化了这一命题,成为了社会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nina面对社会的一部分。我们在这里回到了我讨论在第六集时发出的疑问:当数字本身成为了自己唱歌的阻碍时,nina又应该如何选择?
当nina为此事烦恼之时,hina发来了见面邀请,于是就有了这段对话:
Nina:有什么事?
Hina:没什么,我只是觉得你可能误会了。
Nina:误会什么?
Hina:我说啊,我并不是特意当上钻尘主唱的。跟你说过吧,是参加了试镜。对哦,那个时候我们已经绝交了。你也不来学校了。
Nina:怎么,来找我显摆吗?‘都是因为你不听我的,才会变成现在这样’,‘要是听了我的话,就不会变成现在这样。’
Hina:回答正确。虽然我想这么说,但是你只说对了一半。你们卖不出票吧。
Nina:跟你没关系吧。
Hina:我倒是觉得有关系,毕竟我们要一起开live。
Nina:才不是一起!
Hina:你们事务所的三浦小姐来找我们商量了,说是能不能通融一下。
Nina:三浦小姐?
Hina:她说要是我们两天都出场,两天应该就能卖得出去。希望我们两天都能一起竞演。
(nina震惊)
Nina:她还说你们的live,实际上连容量的三成都没卖出去。我们的档期是空着的,之后就看我们这边如何决定了。所以我就想先问问你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
Nina:不怎么…
Hina:不怎么,意思是让我们不要多管闲事,还是说要感谢我们?
(cycle of sorrow响起)
Hina:听到了吗?这就叫畅销。是重要的,也是难得的。差不多也该承认了吧。 ‘是我错了,hina说的都是对的’,‘要是听了她的话就好了’。
(nina陷入回忆)
Hina:你不是要暴露着一切活下去吗?
(nina从回忆中惊醒)
Hina:只要你承认错了,要我怎么帮你都行。
(hina吐舌头,竖小拇指)
Nina:我回去了!钱放这了!
终于,我可以说明第11集的命题了:为什么钻尘会被nina认为是社会结构的具显化。原因在于:钻尘和mmk的历史,以及自己和hina的历史。关于钻尘和mmk的历史这里很好理解,钻尘接受了社会外部的要求,不是以自己的愿望创作和演唱歌曲,而是掺杂着为了更好地活下去这一商业性目标,以暂时性放弃想唱的歌为代价活动下去。这是mmk所经历并拒绝的事情,这一处境也是此前nina在霸凌事件中nina的处境。而另一个原因在于,hina的存在。从表象(而不是hina的角度)上来看,hina在霸凌事件中的行动与后续父亲的做法都是以功利主义为基本原则的理性人做法。不得不提的是,在nina出手相助却又反过来被霸凌时,nina和hina的这一段对话:
Hina:是她们干的吗?我应该说过吧,我没法帮你。
Nina:你就这么厌恶我所做的事情吗?
Hina:话说,和你讲话的时候总有这种感觉。你释放着正义的尖刺,又展现着自己的脆弱,伤害着每一个人。让别人觉得自己是恶人。
我并不打算讨论这段对话在道德上的孰是孰非,只是hina此处的“指责”对于当时被自己帮助的人反过来霸凌的nina可以说是重大的打击。在这之后两人绝交也确实说明了nina将hina归为反对自己的社会结构的一部分。而后续nina在川崎的经历,无论是mmk退队相关还是对于数字化的现实也在展示着以完全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个人倾向出发的行事原则。在这里,社会结构的物化与hina以社会结果为导向的功利主义行事准则相重合(尽管这是一种误解),再加上钻尘的转型,nina在这里也就自然会将钻尘视为社会结构的具显化,从而想要打倒钻尘和hina。但是,正如我说的那样,nina的状态处于完全的拒绝态度,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与社会结构之间的良性关系存在的可能,也没有意识到hina对自己行事准则的尊重是另一个层面上,完全出于自身意志的选择。
接下来就是团内5人在mmk家中对于钻尘合演邀请的讨论了:
Nina:但是,现在改规则的话,观众到场不涉及胜负,就算人再多也是沾了钻尘的光吧。这不就相当于,我们已经认输了吗?
Rupa:仁菜你反对吗?
Nina:是的,我不要。
Tomo:开始了。
486:虽然我理解你的心情。
Nina:我不要,绝对不要!想想我们是怎么走到今天的。桃香没有错,桃香的歌是可以受欢迎的,我们就是要证明这点吧。就是坚信着这点,我们才一路走到今天。
Mmk:但是,现实并不会体谅这些。现在live的门票,只卖出去三成不到。比成为职业之前还要糟糕。
Nina:那又怎么样?
Mmk:你的意思是你要负责任吗?你知道这次花了多少钱吗?
Nina:钱…
Mmk:不仅是场地费,还有根据预测销量生产的周边,宣传也是要花钱的,只能想办法尽量减少损失了。全都是我的问题。对不起。
Nina:你这是也要向钻尘低头吗?
486:这又不是向钻尘低头。
Tomo:就是,我们只是接受了对方的提议。
Nina:向她们低头的是…你们真觉得钻尘会主动这么提议吗?
Mmk:什么意思?
Nina:还用说吗,是三浦小姐低下头主动去拜访她们的。‘可以一起上台吗?帮帮我们。’
486:是这样吗?
Mmk:你怎么会知道这种事?
Nina:对方来跟我说了。Hina让我承认自己错了,那样她就什么忙都愿意帮。我不想那么说。因为我…因为我没有错!
486:仁仁菜。
(nina开始弹吉他)
Nina:所以不要低下头。请不要否定那时候的我。金钱、责任、人气,这些我都懂。不甘心,不甘心…烦死人了。
(nina摔下去)
486&Tomo&Rupa:仁菜!没事吧?
Nina:我怎么会这么渺小啊!
这段前面的部分很好理解,如果这次接受了合演,那么无非是以此接受了商业成绩为王的物化行动逻辑,也就是被逼着承认了社会结构的不可动摇性,承认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是错的这件事。只要自己服从了外界的强制性,将自己的喜好和自我抹杀,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欢迎你的存在。但是,总有人接受不了选择遵从自我,无非是能不能承受代价而已。在这里,mmk单刀直入地提出了最大的问题:当你的行为带来的代价你一个人无法承担时,你要怎么办?是的,这是个很困难的问题。但是,nina如果说遵从了合演,或者说tgtg遵从了合演之后呢?这个乐队在多大程度上算是保持了组建之初的目标,如果失去了这个目标,tgtg这个乐队还能够持续下去吗?nina所说的“不要否定那时候的我”,不止是在高中时期作出选择的她,同时还有不与霸凌者妥协的她,与mmk相遇后拯救mmk灵魂的她,让486可以放下面具的她,让tomo能够为了音乐性自由表达自己的她。但是,问题就出在这里:“我怎么会这么渺小啊”。个人的力量相较于整个社会结构来说过于渺小,如果抱持着纯粹反对、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态度去生存,结果必然是个体的落败。
之后我们又回到了神社,我们直接从nina讲完霸凌事件后开始:
(nina讲述自己帮助别人却被反过来霸凌的经历)
Tomo:但是是你帮了她吧,你是她的恩人才对吧。
486:怪不得你之后去不了学校啊。
Nina:是的。
Mmk:因为觉得自己没错是对吧。
Tomo:你当然错了!怎么想你都做错了!
Rupa:小智。
Tomo:难道不是吗?那个叫hina的说的话,怎么看都是对的。不过啊,不过…正因为这点你才吸引了我。我喜欢你的歌声,大概rupa和桃香也是,昴也是。
Nina:小智!
(nina开心,上前抱住tomo)
Tomo:快住手。
Nina:没关系嘛。
Tomo:我喜欢的不是这个。
(rupa上前抱住两人)
Rupa:得出结论了呢。
Mmk:不过,三浦小姐为我们作出了这么多,我们得负起责任啊。
486:不会吧。不过,我倒是一直有预感,早就知道会这样了。
Mmk:毕竟是这家伙。
486:嗯,毕竟是仁仁菜。
Nina:真过分。
(众人笑)
这里有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即乐队的存在。乐队是如何成立的这点我已经说明过了,前半部分只是又一次重复了关于乐队成立的可能。正是因为大家或多或少都认可着nina的生存态度,这个乐队才能真正被建立。同样的,正是因为大家有着同样的特性和目标,那么一个人无法做出的选择就让五个人来做,一个人无法承担的责任就让五个人来承担。正是因为我们认定了各自是最重要的乐队伙伴,我们才能义无反顾地作出一个人做不出的决定。如果说tgtg出于坚持唱歌的理由,tgtg的五人在此刻作出了她们的决定。因此,mmk作为队长代表tgtg作出了最后的选择:退社
三浦:要拒绝?
Mmk:是的,对不起。
三浦:对面可是说了想要竞演的,希望能堂堂正正决胜。
Mmk:我们明白。但是现在改规则,就相当于我们收到了施舍。
三浦:就算如此,至少可以让观众…
(mmk递出退社申请)
Mmk:这是我们共同决定的。当然,我们也明白这个决定有多任性,也明白这会对事务所造成不小的损失。请告诉我们这次活动的费用,虽说无法保证何时能还清,但是我们一定会偿还的,拜托了。
(tgtg全员低下头)
Tgtg:拜托您了。
三浦:请抬起头吧。请告诉我原因。
Nina:因为对方联系了我,钻尘的hina直接跟我说了。我们很感谢你的心意,明明是我非要接受这场live。你都帮我们走到这一步了,最后又拒绝,确实很失礼,我现在也很过意不去。但是,对不起,是我太任性。
(nina站起来低头)
三浦:说实话,我也清楚,这件事会违背你们的想法。
Nina:三浦小姐。
三浦:我也真是没用。请不要误会,钱和契约的事,我和事务所会想办法解决。我想和你们共事,就是因为你们有着这种个性。至少最后一次,让我发挥点作用吧。
直接提出自己拒绝的理由,通过退社和还钱表示乐队的选择和对因乐队选择造成的代价的弥补。只是,一直喜爱着mmk,并因为tgtg乐队的个性而签约的三浦小姐自然能够理解这种选择,那么就让商业的归于商业(事务所的开销和契约相关),乐队的归于乐队,而不是强行让商业压过乐队,这样的话无论是乐队还是三浦小姐都不会希望看到。
在讨论完tgtg的选择后,现在唯一留下的问题是nina对于社会结构的完全拒绝的态度。gbc在最后用两段场景回应了这个问题,分别是live前的讨论和live上的mc:
Mmk:说起来,因为昨天钻尘的live,评论多起来了。
Nina:明明是你说的不要自搜。
Mmk:别在意嘛。我看看。‘我挺喜欢这个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喷’,‘真啰嗦,歌好不好和数据有关系吗?’,‘明明才到中途,你们下什么结论’。他们本没有必要发声。其实这世界上,也会有人说这些话。
Nina:原来有人理解我们的认真啊,桃香。
Mmk:是啊。
这里是极其关键的地方。正是mmk念的这些评论让nina意识到了,自己反抗着的社会并不是铁板一块,完全和自己并不是你死我活的情况。自己的歌也能够传达出去,让许多人听到后,在社会中支持着自己。这是一个重要的楔子。
下一段场景是现场的mc:
Nina:其实,我们很在意胜负。想赢过钻石星尘,不想输给她们。音乐节的时候,也拿出真本事较量了。
(nina看到hina)
Nina:可能很突然,我想讲讲自己的故事。可以吗,rupa?
(rupa点头)
Nina:我上高中的时候,曾经帮助了一个被欺负的女孩。当时在离开教室去帮忙的路上,我很开心。莫名有一种自豪感。我喜欢那样的自己,但因此,之后自己反而被欺负,最后退学了。但是至今为止,我从未觉得‘要是没去就好了’,从未想过‘要是我没去,就不会变成这样子了’。于是我明白了。我没有任何后悔。因为有桃香的歌,我才能变得坚强,我还经常和hina聊…
(恍然大悟)
Nina:对哦,hina也很喜欢钻尘的歌。那首歌不仅属于我,还有更多人听到了。
(nina笑)
Nina:再次感谢大家今日前来。来我们这边的,都是不走寻常路的人。但我很喜欢这样的你们,然后我要大声喊出:我们绝对不输她们,我们没有错。请你们见证我们的诞生!
前半部分基本上是nina将自己的道义论阐述,我就不再赘述了。而在这里,nina意识到了一个重要的事实:hina也喜欢《空之箱》。这也就意味着,hina同样认同着《空之箱》传递的想法,hina所做的任何思考和决定也都是与有着共同的出发点:对于《空之箱》,即对于“人生没有正解”的认可。在这里,nina终于意识到了hina属于社会结构是一种误解,她正是出于自己的意志选择了自己的道路。并不是因为自己反抗社会规范,hina选择与她绝交;而是因为为了在这种无来由的暴力中尽最大努力保护自己和nina,却不被nina所认可。从始至终,hina只是选择了她认为好的方式。两人只是在同一个《空之箱》之下的相反道路。而此刻,她也真正意识到了,《空之箱》并不是只属于她,她之前认定的,完全反对自己的社会结构之中,也会有着同样的人听到了《空之箱》。自己并不是孤独地对抗着世界,mmk和tgtg的歌也能够感染他人,就像空之箱一般在他人那里留下了爪痕。第一集中的京子和她的鼓手,第五集中的乐队小哥,第七集中的美音姐,在川崎的父亲等等这些因为tgtg的歌声聚集起来的观众们不就是通过自己的实践,从那个“自然的”社会结构中夺来的吗?在这个时间点上,在与mmk和486相识,在用自己的歌声和行动带来了tomo和rupa,在用这份对本真的自己的尊重组建了tgtg后,再与家庭和社会经历了这样那样的对立和和解后,nina才真正破除了完全的反抗(拒绝)态度,接受了世界的复杂性,同时也认清了个人在社会中的生产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辩证关系。于此,nina第一次完成了对自己与社会的互相认识,并在最后说出了“我们绝对不输她们,我们没有错。”她以一种纯粹的,“我要以我自己活在这个在我面前敞开的世界“的态度去面对世界,与tgtg乐队一同在世界上留下属于她们的爪痕。这正是,togenashi togeari这个乐队的真正诞生。
难以适应而放弃了当下
往昔岁月一去不返 亦不再奢求重回
曾想超越向往的那一天
可现在觉得无法超越也未尝不可…
我渴望见到更多与你一同欢笑的明日
今曾经渴望消逝 渴望高飞 而在此刻
却再无此念
纵使被摘下 终有一日会依在此地绚烂绽放
那个渴望消逝的我已然消逝
此刻只觉未曾消逝真好…
只因与你相逢而绽放的命运之花
----《命运之花》
来自:Bang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