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 Embrace: Hollywood》简评:
WARNING: 大量剧透,感想非常个人,有心理疾病相关内容提及。
目前为止我用Golgotha主角打了三条线,共通关六个结局,还没开启隐藏路线。玩到半途觉得有些东西实在不吐不快,遂开了篇文章把零碎想法堆积在此,之后如果打完全部结局会在这里加笔。
REH脱胎自VTMB,两者从世界观到人物设计都极其相似,算是模仿到了神髓,与其说是原创游戏不如说是改头换面的VTMB同人。不过就同人而言,REH无论是内容还是文笔都展现出浓重的个人风格。多数欧美文游会包含大量对话,而且倾向于采用更口语化的表达,这种写法本身无可厚非,只是我个人更喜欢REH这类精雕细琢推敲词句的学院派写作风格,能从中读出作者的认真和审慎。
在漂亮的文字外壳之下,三位男主角也堪称血肉丰满,但和多数有浪漫爱要素的文游比起来,REH的独特之处在于男主角们各有明显缺陷,并且缺陷都不可修复,这意味着“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成为了一个伪命题。
Heath
Heath的原型应该是VTMB中的Ash Rivers。初见时我对他印象极差,毕竟他每句话听来都虚伪无比。我以为他试图伪装出人性,然而玩到最后却觉得某种程度上他是最具人性的一位,因为他身为人类时就已经展现出来的问题被永远定格了。在接受初拥前,Heath就只能以扮演的角色来定义自身,他深知自己的魅力与光环都不过海市蜃楼,内核极度空洞。他擅自认定Ash内核坚实,试图寄生在她身上,以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他说, "Everything you say and do, the way you act—it's so effortless, so natural." 然而Heath也说不清Ash究竟是何处显得轻松自如,实际上他只是会被任何一个已经建立起身份认同的人吸引罢了。Heath精神上将永远是一个幼童,再也无法成长,仅能从别人身上吸收养分。Vampirism将他凝固在了恒久的身份危机当中。
维持自我之所以难,是因为Heath在理应建立起自我认同时失败了,不存在的事物自然无从坚持。幼年时代,他只学会了如何让众人快乐,而人们的反应也极为正面(或者说enabling),因此他便依靠着角色扮演所带来的金钱和褒奖生活下去。在Ash面前,Heath也遵循着一贯的行为模式。他极其害怕让Ash感到不快,因为戏剧是他的人生,而眼下Ash正是他唯一,也是最好的观众。正像他自己所表示的那样, "I can't help myself from wanting to please them, to make them love me, no matter how hard I try just to be myself." 这一句中的“他们”,当然也包括“你”。
Heath身上除了明显的抑郁症状和物质滥用之外,最为底层的问题应当是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他没有一个已经成型的自我,对自身的认知不断摇摆,价值观也相当不稳;他频繁用药,并且常常做出高风险行为;他在亲密关系中展示出极度的脆弱、敏感和不稳定,畏惧Ash的抛弃和否定,面对Ash总是一副顶礼膜拜之态。能与Heath在一起的Ash也存在着问题,就如Markus所说, "Which one of you is using the other to escape?"
Randal
Randal的原型明显是VTMB中的Nines,连清醒地自我欺骗这点都一模一样。三人中Randal看起来是最为“正常”的一位,他flirt起来生动自然又得体,甚至还会像普通人那样邀请Ash出门约会,属实难得。然而他身上也有极其明显的问题,即cognitive dissonance——他秉持的价值观和他所采取的行动是不同的。
人设上来说,Randal接近vampire Jesus,Ash不止一次提到他的头上有golden circlet,并且他手心上也有着类似圣痕的痕迹。他坚持自由至上论,认为 “Never let your mind be a slave to someone or something else. No masters, no idols, no kings..." 然而讽刺的是,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的,他确实成为了领导者,也就是制定规则的人。Randal的clanmates将他的话与奉为圭臬,然而剧情中可以看到Randal越是被捧上神坛,就越是想要逃离。和Heath不同的一点是,Randal的自我觉知能力极强,他已经意识到自己过于信任人性,放任自己成为了族群的精神偶像,但他无力控制这种潮流,最后只能终日沉湎于镜中。
另一处有趣的细节是,Randal认为 "A wild creature should be hunting its own food, accepting what it is, not acting all human." 他极其强调吸血鬼的非人一面,后期他也暗示过作为人类的自己曾遭受压迫,可以看到他非常希望和自己的人性做出切割。由于过往的经历,Randal很可能在弱者与人类之间划上了等号,他所抱有的价值观的底层逻辑其实是“人类是弱小的,因此我要抛弃弱小的部分,才能变得强大”。简言之,虽然他的表层目的是救人,但本质目的是救己,只是两者之间并不冲突罢了。这当然无可厚非,毕竟许多问题追根究底起来,其源头都是个人挣扎。
Markus
我没能把Markus和VTMB中的某个角色对应上,不过他和出租车司机(该隐)有点相似,游戏中也有一段他在公路上疯狂飙车的剧情。另外Markus也是作者本人的化身,他的特殊结局里似乎有打破第四面墙的内容,但我目前还没有玩到,因此关于这方面,我暂且先按下不谈。
这条线我打得太早,时间有点久,因此只记得几处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关于Markus,我记得最清的还是他在Mavvar的和平集会上进行的挑衅讲话,这一段反映出Markus身上那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傲慢。Markus认为其他吸血鬼都是盲目的、贪婪的、渴望战争的、受权力欲望驱使的野兽,他身处三大势力中心,却抱持玩世不恭的态度,这种对他人的不信任与愤世嫉俗让他显得有些犬儒。然而他自己行事时,又展现出随心所欲的享乐主义态度,他爱寻求刺激,富有探索欲和求知欲。Markus觉得人心中的“善”使得他们愿意行使暴力,但他自己也利用语言达到了相同的目的——通过挑拨离间来证明没有人渴望和平。虽然就结果而言(或者说就作者所创作出来的结果而言)他是正确的,大多数时候他对别人的评价也一针见血,但这些行为之中确实显示出一种双重标准。当然,也正是这样的双重标准使他显得颇真实。在Ash指摘Markus自相矛盾时,Markus坦然表示, "I am a dreadful hypocrite, and a man of many contradictions."
一个令我感到有些困惑的部分是,在Ash问他道德观时, Markus回答 "Do unto others what others do unto you." 我以为他会说道德依然在发展所以他无法给出答案,结果这个回答导致我怀疑他还在Kohlberg Stage 2。他应该活了很久,也经历过道德的变迁,结果这么多年总结出的核心生存法则竟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实在和人设不匹配。
以上似乎写了太多男主角身上的矛盾,然而正因为此REH才令人印象深刻——现实中的人身上确实存在着如此之多的冲突。表面上白纸黑字写着vampirism,字里行间却都是人性的弱点。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三位男主角性格特征各自不同,却有些颇相似的地方,从中或可窥见作者的部分观点,以及其设计人物时的倾向。以下只是针对作者态度的分析和思考,并无批判之意。
首先,作者虽然没有明说,但却表达出强烈的sexual aversion。三位男主角的sex scene都非常湿冷阴森,并且这些场景的底层情感都不是健康的爱。在此“健康”一词确实用得有待商榷,但不可否认的是,男主角们在sex scene里要么脆弱茫然(Heath),要么犹疑不定(Randal),要么则超然物外(Markus)。Heath在性中所展示的是一种确认自我的需要,以及一种绝望的自恋——“爱”的对象是谁都无所谓,能慰藉“我”即可。其本质是Heath的精神自慰,和他磕药的行为没有本质不同。Randal则在Ash身上看见了一种纯洁性,并且他畏惧自己的触碰会摧毁这种纯粹,因此才显得游移不定,抱持着既想要摧毁Ash,又想要守护她的态度。Markus就更不用说,作为ace,他在整个sex scene里都显得非常超脱,是那类虽然淹没在dildo之海里却片叶不沾身的人。结合这些场景可知,在作者眼中性带着肮脏的色彩,或者说欲望本身就是卑贱的。
另外,作者也明显地表达出对虚拟恋情的怀疑、对主流文化的嫌恶、对玩家的挑衅,以及对(尤其是女性)情欲的轻蔑,正因为此,REH中快乐圆满的结局才从来都不存在。游戏中广告牌上一行does fake love make us less lonely就明晃晃地表达了态度,并且作者曾写道, "The game first formed as a venomous treatise against a world only interested in sex, politics, memes, happy endings, and the same rehashed media fed back into itself." 可以说这部作品创作的根基就是针对主流的复仇。
从游戏中不难看出Markus的cynicism其来有自,然而作为一个对浪漫爱要素兴趣不浓,也并没参与众筹的玩家,我只觉得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做一个漫无目的开炮的游戏有些徒劳。不过话说回来,这一炮确实开得漂亮,我应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玩不到如此细腻的欧美文游了。
来自:Bang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