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ガールズバンドクライ》简评:
在正文之前请允许我表达对BGM用户:水色童话 的感谢,感谢他百忙之中帮我校对文章翻译的错字,漏翻,以及文法等相关内容。用户水色童话的主页
本文在别的地方也已经有人翻译过了,但是本人为增进对GBC制作的了解,决定自己翻译一版,供bangumi社区交流,尔后也可用于对动画内容的分析提供有利可靠的官方文字证据。因日语在日常沟通交流中有省略的习惯,为使得行文流畅,也便于读者增进理解,本文将以()形式对被省去的主语或者谓语,宾语等要素进行增补。
脚本家花田十辉想要用《Girls band cry》传达什么呢? 从角色形象与制作的幕后起底
以下正文:
于2024年4月开始播出,让我们见识到了空前热度的TV动画《Girls band cry》,作为由东映动画原创作品而展开的本作,通过其洋溢着跃动感的全3DCG制作映像,以及波涛般连绵的故事展开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即使在完结后经过一个月仍高喊“我是世界上最空虚的人”的粉丝也很多。
于是本次鄙社迎难而上,对TV动画《Girls band cry》进行专题采访企划。制作方和声优们对本作灌注的执念和首次公开的制作秘密,以及今后的期待等,共计用全三回充分地去询问。
连续企划的第一期嘉宾是担任脚本职务的脚本家花田十辉先生。以《K-on!》,《Love LIVE!学园偶像祭》为代表的多部人气作品,向观众持续传递青春的花田先生,通过《Girls band cry》想要传达什么呢,又是如何让角色充满魅力的呢?毫无疑问只要阅读本文就一定能更加享受作品!
**本文共分为四大部分**:
1.学习“世间并非那么容易得出结论”的故事
2.仍有考察余地的卢帕和智的关系,五人的互动是“家庭的感觉”
3.仁菜的对手并非钻石星尘,而是ヒナ(Hina)。
4.“人生不会在毕业式迎来大结局。”我想写的是如何在毕业后面对社会。
1.学习“世间并非那么容易得出结论”的故事
--首先,虽然(花田先生)在本作以系列构成的形式参与制作,我想问询您关于担任本作制作的前后经历。
花田:(我)最初是收到了想做音乐类的作品的消息,我自身因为一直在写偶像类的作品,所以这次就想做乐队类的作品。而且加之本来我也很喜欢日本摇滚乐,于是乎我便提议:”音乐类片那就搞乐队吧“
--那请问是为何设定成少女乐队了呢?
花田: 实际上,我更想做男子之间的故事呢(笑)。不过制作人平山先生和我,以及酒井监督曾经在《Love love!Sunshine》有过合作,于是便选择做少女乐队。我自己也有着更加的熟悉写女性角色的原因...
--故事的舞台在川崎,选这里有什么特殊的考量吗?
花田: 去实地取景时,觉得这是个感觉非常好的,有地方(城市)感,很容易想象角色们生活在这个地方的样子。同时还有 CLUB CITTA。(译者注:原型的LIVEHOUSE),因为(川崎)是和乐队亲和性很高的街道,制作起来十分的方便。
--现在我想向您询问关于角色的问题。首先,是关于作为主角的井芹仁菜,我想正如您在社媒上所说的那样,(井芹仁菜)是个十分刺头的角色呢。
花田: 当初预想的角色形象应该是更加克制的,正当我因角色背景和上京的理由等踟蹰之时,”啊啊,(不经意间让她)变得刺头了呢“。
--也就是说她随着构建脚本的同时逐渐变化了呢
花田: 原创作品的话,角色形象大抵都是像那样逐渐固定下来。关于仁菜,就算是对我来说也有着这下仁菜变成了相当麻烦的角色的感觉。第一话的时候还好,第二话大概给人的印象还只是和昴相遇之后心情低落后回家。之后就变成了渐渐地蕴藏在她体内的各种怒火翻涌而出的那样的感觉(笑)。
--我也有着她对其他人的态度中,生气的部分表现得很强烈的印象。
花田:因为有被校园霸凌而上京的角色背景,有着将他人分为敌友,好坏的倾向。不过,那也不仅局限于仁菜,(这是人)年轻时常有的感情。只是在我的假设中仁菜会逐渐认识到世间并非那么容易的出结论一事。因此,我某种程度上想要加入(仁菜)已经是刺头的状态,不过她刺头的情况比我预想之中的要更加强烈。
--我觉得那个将无法下定论的部分在(仁菜)附近展示的人是河原木桃香
花田: 因为生气所以去东京的仁菜和作为乐队成员和对音乐有所追求的桃香,二者从”纯粹的心情”上来概括的话,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样的人。只是,桃香是位亲身体验了现实并非那么简单的角色。从那一点来说,(桃香)是走在仁菜前面的人。特别是故事开头我意欲展示的是,看着桃香的背影,仁菜发出了“为什么大人总是这样模糊不清呢”的疑问。对于仁菜来说,有着那样模糊不清的部分是不合格的大人。
也就是说,虽然(桃香)是敌人也是坏人,因为桃香是她曾经憧憬之人故而无法将那部分同样归为坏人。虽说最初桃香给人以闪闪放光的印象,但她是个喝酒后会说傻话,在厕所呕吐(的角色)(笑)。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仁菜讨厌桃香,而另一方面,以仁菜的性格,并不会接受这样的性格,因此她会反过来督促桃香,对桃香说"请闪耀起来!"
--说到敌和友这样的思考方式,总感觉仁菜像是把对(桃香)归为友方一事所有抵触
花田:(仁菜)在熊本的时候大概还没有那么刺头,某种程度上可能还能忍着把他归类为友方了。只是上京后孤身一人之时,已经得出没必要隐忍的结论了。况且在这里隐忍的话,上京就没有意义了。
--对这样的二人的关系,我想安和昴是充当了缓冲材料的作用。
花田:确实如此。因为仁菜和桃香都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某种程度上来说必须要有个能够圆滑地去斡旋的调停者。只是,单纯那样就没有意思了。于是我便开始深挖,从为什么(昴)变成了这样的角色,并且加入了她和奶奶之间的关系等故事。关于昴,她和仁菜形成了对照组。昴很早就学会了只要对所有人都报以笑脸,暂时拖延某些问题也没事。因此,从仁菜的立场来看,昴露骨的展现出那一点是最让她生气的理由。
--即使这样也能巧妙应对并且和仁菜搞好关系,真令人感慨昴的心胸宽广。
花田:不过,我想昴自己也讨厌自己这么擅长拖延解决问题的性格。因此,她也憧憬着并尊重着仁菜那率真的一面。
2.仍有考察余地的卢帕和智的关系,五人的互动是“家庭的感觉”
--在三人的基础之上,还有卢帕和智两人。首先我想从智的设定开始请教。
花田:(智)是个比起仁菜在更年轻时不得不一个人生存下去的角色。而且有着比仁菜要更顽固地把自己封闭在壳中,不让他人靠近的地方。在仁菜,桃香,昴三人的角色确立之后,我思索着剩下两人该怎么办之时,我想如果有一位比起仁菜还要难以接近的孩子的话,会更容易产生化学反应,引出仁菜的另外一面吧,于是写出了这么个角色。
--从设定层面来看,和仁菜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智)是个为成人的肮脏所困扰的角色。
花田: 其实我中途写过深挖智的故事,但仁菜比想象中还要刺头,不得不删减掉了。(笑)
--紧接着是关于卢帕的设定
花田: 在考虑智的性格和设定时,首先我想如果能跟上智的话,那会是什么样的角色这点。
--某种意义上和昴一样有着擅长斡旋,能够成熟地去应对的印象
花田:我没想过(卢帕是个)想要和他人共感自己所背负的伤痕,渴求他人理解那样(的角色)。况且自己无法理解他人的伤痕,也不会想去理解。 (卢帕)是个强烈地不愿去互相舔舐伤口的类型,那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她知晓现实的残酷,有着成熟的一面。
虽说是有着家人去世的背景,与其说是其他的乐队成员没怎么发问,倒不如说是无法发问的情况。我虽也想写些卢帕的故事,之所以不强行去描绘,是我认为让观众们和仁菜等人一样,只是知道些片段的狀況下,仍觉得”想要和卢帕待在一起“,”想要和她打好关系“就好了。
--卢帕这个角色的设定是混血,且没有姓氏只有名字这一点也很独特呢。
花田: 这其中有着想要强调神秘性的部分,而且(乐队中)有这么些人,现在加入一个混血什么的也是极其自然的吧。
--声优那边也提过,因为卢帕并没有具体的背景故事,反而更加好去演绎她。
(详细的内容将于下次第二回采访中刊登)
只是,动画播完之后,从观众之中也听到了好奇到底卢帕是个什么样的设定的反馈。
花田:当然细节设定还是有很多的。只是,没有完整的去写背景故事反而更有深度也确有其事,手岛老师(负责角色设定的手岛nari老师)的画和声优朱李小姐的演绎都让卢帕这个角色很出彩。特别是在动画第11话的《世界的正中间》的音源检查的场景,我确信这个场景绝对会非常好,十分期待播出时观众们的反应,特别地兴奋。
--关于智,有过曾多次组乐队,却没能顺遂的描写。在那其中虽说有着只有卢帕一直和她一起组队的原因,总的来说二人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
花田: 我想智不愿意被探究自己内心的深处,卢帕亦是如此。若是身边净是秉持着“坦诚相见”的思考方式的人,那事情就很难顺利。不过我想关于音乐,二人都是真挚地想要去面对,给人只有卢帕和智波长吻合的印象。
--整体来说,有着故事本篇中没有描写的隐藏设定吗?
花田:对我来说描写五个人的互动是以家族的印象去写的。桃香是父亲,卢帕是妈妈,长女是昴,长子是仁菜,次女是智。所以会有父亲和长子总是在吵架,而剩下的三名女性在旁边看着。最后作为长女的昴出面仲裁的感觉。
(译者注:现代汉语中长子长女的定义在民间多有争议,这里是日语语境中中的长子,长女。而日本的次序是男女分开计算的,即男性子嗣不管是第几个孩子,只要是该家庭中最先出生的男孩则为长子,长女同理。若无特殊情况,一般介绍成员先说长女再说长子的话,则表示年纪最大的孩子是长女。
这里让人忍俊不禁的是社群其实普遍都认为TGTG是再组家庭,桃香是酒鬼老爹,花田老师把这个当隐藏设定,实则观众们已经融会贯通当作二创养料了。这个家没昴早就散了。)
--确实,仁菜和桃香的冲突有些像男人之间吵架的氛围。
花田:正是如此,关于桃香和仁菜,当二人情感碰撞之时会稍显男子气概。调和与协作固然重要,没有信念和自尊就没有意义了,我有意地强调了(她们的)冲突。
3.仁菜的对手并非钻石星辰,而是ヒナ(Hina)
花田:关于钻尘,最早是作为仁菜应当打倒的敌人的位置而存在。仁菜上京后听说了桃香的事情时,坚信“桃香被名为原乐队朋友的敌人所霸凌了”。不过之后她渐渐了解到娜娜,凛,爱都是好孩子,她们也有着自己的苦衷。
不过最早的时候,因为刻意让这部分没那么清晰,所以观众们也会和仁菜一样对钻尘有“搞得那么轻浮到底在干嘛”的想法。不过在知晓详情后,从大人的角度来看,或者说从现实的角度来看的话,也能逐渐理解其实桃香也存在问题,
于是之后她认识到桃香也有不对的地方,在这样的过程中(仁菜)开始思考如何和社会妥协,以及去思考人并非那么简单。比如说在第四话《感谢(震惊)》之中,昴与她的祖母的故事也是尝试从别的视角来描绘这一点。实际上世界上并没有太多真正的恶人。
我想展示的是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竭尽全力地生活。她自己会逐渐学习到世界并非像上京时所认定的敌与友,正义与邪恶那样单纯。实际上,仁菜确实说过类似的话,昴略带调侃的说“你那还有脸说这个”(笑)。
--从动画监督和制作人哪里了解到,钻尘的主唱Hina最初是不存在的角色呢。(将于第三次访谈中深挖。)
花田: 在故事进行到中途时,仁菜逐渐理解到钻尘的成员都是很好的人,她们也以自己的方式在努力着,这使得仁菜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动力。换言之,为了桃香而应当打倒的敌人不复存在了。于是乎我们便重新开始考虑接下来的故事发展。曾经想过事务所来了个很坏的制作人那样的情节,但是我不想做那样的故事。酒井监督和平山先生也觉得这种路线不太合适。于是在这种情况下,Hina这个角色便诞生了。相较于钻尘之于桃香的意义,更重要的是通过设置仁菜与Hina的对立关系,让仁菜逐渐意识到她与那些她所无法认同的人到底都在思考什么,进而学习到什么的故事。
--Hina登场之初,观众们会因为仁菜而对她产生厌恶, 但随着看到仁菜的极端行为之后便会理解Hina的话。
花田:从Hina的角度来看,仁菜的魅力某种意义上来说和昴的视角观察仁菜的魅力是有相通的地方。仁菜身上所有的某种幼稚的特征是hina所不具有的,正因如此Hina没有那种爆发力。所以在动画最终话《rock roll不会停止演奏》中,她故意挑衅仁菜,恰恰是她认为“仁菜你这家伙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话那我可就很困惑了。”她明白挑衅仁菜会变成什么样,所以那实质上是一种激将法。
--这么来看,(hina)也可以说是仁菜的理解者呢。
花田:看到最后就可以说并不存在任何一个敌人或者恶势力那样的存在。
--还有其他和钻尘相关的隐藏设定那样的东西吗?
花田:有是当然有啦,不过我想当作秘密。(笑)举个例子来说,那就是桃香和其他几位成员的关系。动画本篇中描绘了桃香将三人带到东京的情节,但是实际上当时桃香是最看不清现实的状态。不过,因为桃香最早提议并付诸实践了,所以她内心一定是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毕竟她不得不承担其他三个人的责任。这也可能是他在继续乐队生涯之中所感受到的一种痛苦。在乐队“有刺无刺”(以下简称**刺团**)中,仁菜承担了这种责任感,所以桃香可以用更加平等的心态去玩乐队,有着和在钻尘看到不一样景色的可能性。
--而且刺团的每人都在某种程度上是自愿参与,因此责任感的重量也不尽相同。
花田: 就像搞笑艺人组合“sandwich man”的富泽先生和搭档伊达先生合作时,曾经历了十年也不红的时期,富泽先生也有过“只能以死谢罪”这样的心境。钻尘时期的桃香亦是如此。我想这种责任感所导致的重压,也是乐队无法持续下去的重要原因。
--那么,“有刺无刺”这个乐队的名字是如何敲定下来的?在故事中她们是偶然之间看到了观众身上的t恤而得名。
花田:确实没有那么深刻的理由。我们在会议上提出了几个意见,最终筛选后选择了这个名字。
--作为竞争对手登场的乐队名为钻石星尘,这个名字给人一种王道的感觉,而有刺无刺则很有冲击力。
花田:是啊,我一开始也觉得,用这个名字真的好吗?结果企划现实中的乐队也用那个名字了。嘛,不过乐队名和搞笑艺人组合的名字一样,随便一点取名以外的更容易成功(笑)。我们其实有其他的选项,但是因为乐队成员这样的故事和个性,尖锐点的乐队名反而更好,就拍板做决定了。
4.“人生不会在毕业式迎来大结局。”我想写的是如何在毕业后面对社会。
--在现实中乐队的几位成员们,这次全员都是首次接触配音,从花田先生来看作何感想?
花田:当然在演技上来说,当然是专业的,积累过经验的声优会略胜一筹。不过,对角色注入灵魂的方式而言,我从她们身上感受到了非同寻常的热情。随着故事的发展,她们的表现也突飞猛进。她们在配音的同时,现实中也在进行乐队活动,我想现实中的“有刺无刺”和动画中的“有刺无刺”有着心境上的共通之处。
--您刚才提到将五人比作家庭,各位乐队成员也有着一样的表现。
花田:是的,最初看到第一集《东京哇噻!》和第二集《三只夜行性的动物》时,我并没有想象到她们能够达成第八集《如果你哭了》那样的完成度。真是叫人叹为观止。
--从现实的乐队活动中,花田老师有没有获得灵感并且将其融入动画脚本之中呢?
花田:并没有,我尽量避免将现实中的乐队活动逆输出到动画中。毕竟现实中的乐队不卖座可真的会让人很困扰(笑)。而对于作品中的仁菜一行人,则是“即使不火我们也会继续做下去!”。把这两件事混淆在一起并不合适。举个例子,前些阵子在J league(译者注:日本职业足球联赛)中场休息时,有刺无刺的乐队成员在体育场进行了应援活动,如果是仁菜就绝对会说“我们可不是为了干这种事而组乐队的!”并且浑身冒刺。(笑)因此,如果逆输出到动画中的话会对不起辛勤的声优们。
--花田老师曾在社媒上提起还有想要再描写的故事,我想大概是智和卢帕的内容,还有其他的吗?
花田:是的,我确实在社媒上提到过想要再多描写一些情节。我想多花一些时间描写她们前往长野地区远征的故事。还有就是我也想更多地去写像第九集《残月升起》那样的喜剧内容,五个人热热闹闹的场景真的很有趣。
--就通篇十三集的印象来看,给人了一种塞满很多电视剧的要素,基本上很少有容纳喜剧要素的空间的印象。
花田:确实如此,所以像第九集这样仁菜突然跑到智的家里,能顺带加入演技的情节再多一点就好了。
--卢帕踢破昴家的门和之前的风格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样的搞笑表现令人诧异。这也反映了卢帕武斗派的一面,是卢帕的隐藏设定呢。
花田:没错,卢帕非常擅长打架。还有,她很喜欢通过拼酒把对手喝垮。我一直想象她排满了小杯的龙舌兰酒,和对手拼酒,看着对方被喝垮的样子。
--虽说看起来给人很温柔的感觉,但是一旦对峙时就会发现她无懈可击,再加之她身手了得,可以说有种最终boss得感觉。
花田:说到擅长打架,卢帕在仁菜面前是个处于懂得如何正确地打架的大人那样的存在的位置。相对而言,桃香却不懂得如何巧妙地处理打架。所以在第十一话《世界的正中央》中,她的处理方法十分正确。那才是大人的打架方式。由此正是我想表现何为大人的打架方式。
--在本作中,仁菜与家人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关于这一点(花田老师)是如何构思的呢?
花田:在描写家人关系的第十集《Wandervogel》(译者注:经过查询,这个词大概是是德语的郊游,我并不知道汉化组在翻译时如何翻译的,如有人知道请指出。)中,我所写的初稿因监督的要求有大幅变更。其实当初我写的是,仁菜与父亲隔着纸门交谈完毕之后,父亲并没有出门来送她,只有在玄关处挂着新公寓钥匙的一根折断的树枝。这与第四集《感谢(震惊)》一样,我原本的意图并非是让二人和解,迎来happy end。
我希望写到一定程度之后,给故事留白。仁菜与父亲虽不能完全互相理解,但是她们不能裹足不前。这是我原本所想要表达的。但是,从有孩子的导演的角度来看,作为一名父亲,他可能更加希望父亲能够好好地送别自己的孩子。
--在故事的最后一幕,仁菜从事务所退出,重新来过。
花田:如果让她们在武道馆里座无虚席并且战胜了钻尘,那就变成了《Love live!》了,所以打一开始起我就没考虑过要写大团圆结局。正如第十集地故事那样,问题不可能轻松地解决。但是她们只得前进。这是一直以来在描绘地故事核心,所以为了表现这一点,我选择了这个结局。
--如果能够做续集的话,花田老师希望加入什么样的情节内容,刚才您提到喜剧要素。
花田:我其中的一个想法是,仁菜被一个超级帅的主唱吸引,傻乎乎的跟着他回家,结果差点被袭击,最终用柔术-巴投击倒对方,成功脱身的故事。这种故事在偶像剧中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我觉得加入这样的故事情节会很有趣。另外,我还想更多的描写她们日常生活的片段。|
(译者吐槽:我们GBC果然是格斗企划,girls battle cry,昴和仁菜,卢帕等人的格斗戏码也都是这老头的恶趣味没跑了。)
--再次想问花田老师,动画放送结束之后,您的感想和感受是什么?
花田:我之前参与制作的以女孩子为主角的音乐作品,背景都局限在学校之内,所以一到毕业之后就结束了。但是人生并不会在毕业典礼时迎来大结局。想到这点,我就觉得,写出毕业之后的故事也是作为我自己的一篇作业。
本作在某种程度上触及到了这一点。所谓“毕业之后”就是要出社会的意思。没有被任何人保护,不得不独自面对社会的瞬间会袭来,通过描写这一点,我觉得我在剧作上又迈出了崭新的一步。
--贯穿全篇,以仁菜的视角表现了如何与社会相妥协呢。
花田:与第一话相比,观众可以看到在最终话时,仁菜有了显著的成长。举例来说,假如是初出茅庐到东京的仁菜,她是绝对不能容忍制作人三浦在背后向钻尘卑躬屈膝,请求同台演出的行径,并且会因此发脾气。但是,随着她逐渐理解如何与社会妥协以及成年人的原由,她会意识到三浦是为了她们好,并且为此心存感激。
--最后请花田老师对粉丝们寄语。
花田: 感谢各位支持这么麻烦的一位主角(笑)。在些脚本时我曾想过这个孩子很难被大家喜爱,但是实际播出之后,她竟然有这么多的粉丝,这让我十分惊讶的同时也十分感谢。如果还有机会能在别的地方见到大家我会很高兴的,请多多关照。
--感谢花田老师。
译者:第一篇到此结束,还请大家期待第二,第三篇访谈。我个人也会就官方访谈中透露的信息对Girls band cry中脚本路线的矛盾和角色塑造的反复进行分析,感谢各位读者看到这里。翻译多有拗口,误译漏译,还望多斧正交流,一起丰富GBC的访谈资料,了解GBC台前幕后的制作秘话。
内容来自Bang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