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发布

即时快讯 0

动画《ガールズバンドクライ》GBC,写在动画完结之后

动画《ガールズバンドクライ》简评:

GBC是不是一部优秀的动画,这个要拆开来看。

从制作水平来讲,GBC是一部十分优秀的动画;
从音乐来讲,GBC是一部合格的动画;
从live演出来讲,GBC是一部十分新潮且制作稳定的动画;
但是,从剧情出发来看这不动画,就很难得出正面的评价。

这就是GBC这部动画最突出的问题,坐拥优秀的制作,与之相配的却是一个平庸的剧本。之所以动画最后两集会引起一定的争议,很大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剧情问题在前11集被优秀的制作所掩盖。
退潮之后,裸泳者便显现出来了。

花田在写GBC剧情的时候,很明显是采取以爆点和矛盾为中心的写法,先确定好每一个阶段的爆点,再想办法讲各爆点之间连接起来。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爆点真的很爆,每一集动画都有的聊。这样做的坏处也很明显,那就是爆点无法支撑一个角色的人设,真正需要塑造角色的日常戏码却成了为了引出爆点的过渡剧情。

我们回头来审视GBC的剧情,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无序。
在如何推动剧情上,花田十辉所采取的方式是用一个又一个矛盾来推动故事剧情发展,有时候链接两个矛盾之间的桥梁也是一个矛盾,这就让我们看到了, nina不断的与周围人发生冲突,不断的修正身边人的观点,古雅典正统在GBC。
故事靠矛盾推动,矛盾靠nina的嘴遁解决,或是被下一个矛盾盖过去,过渡剧情不是在吵架就是在强调部分角色的可爱,如果这是一个三集的OVA,我会看得很爽,很遗憾,这是一部13集的动画,对于能否写好一个完整的剧情来说,13集太短;但是对于这种剧情推动方式,13集就显得过于长了。

用矛盾来推动剧情的一个问题在于,容易出现角色行为抽象化和人设崩坏化。
让矛盾来升华角色的特点而不是重新赋予角色新的特点,需要编剧扎实的水平才能实现,但很显然,写GBC脚本时的花田并不具备这个水平。
花田作为知名脚本家,在某时,在某部作品中,会展现出这种实力,但这个时间不是写GBC脚本的时间,这个作品也不是GBC。

花田想在这次剧本中整些新东西,但是如整。
他确实是有这个想法,也试图去写一部开创性的少女乐队动画脚本。但落到实处就像洋务运动一样,不过是套了个壳子,美少女动画的局限与样板仍然在追着花田。
这部动画的开创之处在于,他把很多少美少女动画不会提也不敢提的内容给提出来,但他的处理方式却仍是传统少女乐队动画的公式。
一个光鲜亮丽的新壳子,打开却发现全是老物件。

既然全是老物件,那么传统美少女动画的优势——有趣的人设是否继承到位了呢?
继承了,但没完全继承。
我们所看到的是,除了nina之外的所有角色都是功能性角色,有人负责卖萌,有人负责当沙包,有人负责开启剧情2.0,有人则用自己在动画中的存在感讲了一个贝斯笑话。
所有关于剧情的讨论只能集中在nina身上,放大了nina的优点,也放大了nina的缺点。不断修正他人的常胜将军与前后不一致的抽象表现,也使得这个角色难以被部分观众群体接受。

最后,关于这部动画的讨论环境。
有人不接受nina的人设。
但有些人却很好的贯彻了nina的不服输人设,无论是在动画播出中,还是在动画完结后。
这就使得GBC的讨论环境比nina的人设还要抽象,俨然在打派仗。
GBC终归只是一部动画,不是宗教,也不是信仰,不是互联网用于区分敌我的工具,对动画评价的分化也不应成为观众群体分化的理由。

内容来自Bangumi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图片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