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有完美的作品吗?
没有。这是最简洁也最正确的答案。
原作者的本意,读者听众观众的感受,被改编时制作组的私心,等等等等,都在影响一部作品所占据的生态位,这注定了没有一部作品会受到所有人的喜爱。虽然这是个很复杂也有讨论空间的话题,但我想说的其实是另一个话题,那就是观众之间的矛盾是如何产生的。
矛盾,简单来说就是意见,利益和观点不同的人之间交流,或争吵的情况。二次元在国内兴起的十多年前,其亚文化所代表的群体其实是一些相当年轻,没有话语权,数量也相对稀少的人。那是一个二次元还没有分家的时代,小众且年轻的圈子相比大圈子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内部的相似性。二次元爱好者之间的矛盾也没有扩大化,以至于到不可调和只能切割的程度。
自2013年开始,二次元在国内开始了大规模的商业化。许多动画被正版引进。线下联动,周边店,漫展等各种各样的以二次元核心的商业活动也迅速发展。那个时候,很多深爱着二次元的人们是打心底里感到高兴,因为他们热爱的事物获得了正名,并走进大众视野的机会。与此同时,亚文化圈的扩大化也开始了。
扩大后的圈子为二次元社区带来了两个显著的变化。第一就是群体组成变得比以前复杂了。二次元群体基数的增长使得就算在其内部也能算是特殊的人们也获得了数量不少的同好,并组成了专属于自己的,相对排他的圈子。其中比较代表性的一个进程就是宅腐的逐渐分家。它不仅体现了现实中不同性别群体间在二次元所追求事物的不同,还象征着二次元内部切割的开始。而除此之外则还有一个很多人没有提及,但却非常普遍的矛盾。我在这里暂且称其为二次元享乐派和现实派之间的割裂。
享乐派心中的二次元是幻想的产物,是一切现实中不存在之美好事物的集合体。在这里,他们在现实中无法得到,甚至是不敢想象的场景都在二次元中得以实现。他们更不会去在意一部作品的现实意义,或者如果这样的故事发生在现实中会是怎样一番景象。从最为本质的地方出发,只要一部作品可以让他们感到快乐,别的一切现实中的常识,道德伦理,甚至是禁忌,似乎都不是很重要。
现实派心中的二次元是现实的衍生物,是人类所生活之社会的戏剧性映射与写照。在这里,他们寻找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感受那些他们可以代入或共情,并为之触动,深入思考,甚至潸然泪下的故事。对他们来说,二次元中那些不切实际,不符合道德伦理,只能被称之为幻想的事物会让他们感到疑惑不解,甚至有时还会愤怒。
我在这里并不想对于这两种派别的思想境界和心里做出任何高下之分,但大部分人都能很轻易地明白享乐派和现实派之间的口味是如此地截然相反,能调和的地方也是少之又少。一些享乐派群体觉得现实派是令人厌恶的三观战士,而现实派群体则将享乐派贬低为恶心的死肥宅。久而久之,这两群人在社区内互相攻伐,成为了显而易见的两个不同的群体。以至于现在很多作品粉丝之间的矛盾都是围绕着享乐与现实的。纯爱,NTR,媚宅,都只是这些争斗中的一些子分区。
二次元圈子的扩大化所带来的第二个现象就是二次元的商业化。不少人从中嗅到了可能存在的商业利益,并迅速展开行动。他们不遗余力地宣传二次元与其衍生出来的产品,因为这样能赚钱。从正面的角度来说,二次元的市场化宣传可以更好地维持二次元的生态圈与规模,保证其长期的繁荣。而从负面的角度来说,二次元的商业化则成为了圈内矛盾与切割的催化剂。
如果要考虑一部作品的商业利益,最优先的当然是这部作品是否能有足够多的受众,能不能卖更多的碟片与周边,以及能不能为自己带来名誉。从这个角度出发,从业者会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红遍整个圈子。无论一部作品的初衷如何,一旦上升到商业层面,卖得越多就越成功。
但就像我在开头就已经提到的,没有一部作品会受到所有人的喜爱,每个人对一部作品喜爱的地方也不尽相同。商业宣传的结果就是同一部作品会被不同喜好的群体观赏,也自然就会导致针对作品的争议。人们碰巧看了同一部作品,但他们在现实中却是完全不同,这样的人即使在现实中也很有可能互相不对付,而在评价作品时也是如此。
在这两个变化的共同作用下,二次元内部的矛盾被越发激化,切割也就只是时间问题了。最后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再次圈地自萌,在二次元中又建立起无数个不同的小圈子,而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会给作品打上男性向,女性向,后宫,纯爱,党争,冒险,奇幻,黑深残等各种标签。这其实是一种简洁有效的筛选机制,让不同的人可以快速找到那些自己喜欢的作品种类,从而省去寻找的时间和制造矛盾的窗口。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如果一部作品本身就是冲着媚宅去的,你又怎么能骂它不好看是因为它媚宅呢?
但是,让事情更为复杂的是,让喜好不同的群体观看同一部作品的方法是存在的,而从业者也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比方说一部作品虽然名不见经传,却请了久石让这样的大手去做音乐,一个深爱久石让音乐的人就很有可能成为这部作品的观众,即使他并不是剧情的受众。同理,请有名的声优,有名的监督或脚本也都是类似的。而在这其中最为有效,也是最有魄力的方法,就是显而易见地提升作品的制作质量,即砸钱。
没有人会希望看到粗制滥造的作品,因为视觉是人最重要的感官,也是最能给人直接带来享受的媒介之一。一部制作精良,经费燃烧的作品能轻而易举地进入更多人的视线,吸引他们的眼球,并得到粉丝的追捧。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已经多到了但凡是个混二次元的人都能瞬间联想到一大堆这类作品的程度。业界有更多制作精良的作品固然是好事,但这样的作品也往往是不同群体间混战的焦点。有的人会觉得这样精良的制作不应该搭配这样一个德不配位的剧本,并刻意强调剧本的缺陷,甚至是反过来批评演出或分镜有些喧宾夺主花里胡哨,而这其实是放大了那些其实有些钻牛角尖的缺点。有的人,本来就是这类剧本的受众,会大肆赞扬制作的优秀,为他们带来一场视听盛宴,并站在制高点上抨击反对者。这种情况我将其称为动态审美,而在心理学中也能用一个很经典的现象来解释:光晕效应。制作的好坏可以影响一个人对剧本类型的评价,而剧本的好坏同样能影响一个人对制作,音乐,分镜,演出的评价。
我不想把动态审美现象称为双标,因为这本来就是人的本能。很多人在评价一部作品的时候甚至都不会注意到他们的审美其实受到了主观无意识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在无意间带来了激化矛盾的风险。如果更多的人可以注意到这一点的话,社区的氛围会毫无疑问地大幅提升。毕竟众口难调,很多时候你喜欢一件事物不是因为它有多完美,而是它的缺点对你来说可以接受,相对于你的喜欢来说已经无足轻重。作为一个已经看了十二年动画的老死宅,我希望自己能在评判不在自己好球区范围内的作品时拥有更多的包容心,不管是享乐派,现实派,还是三观战士或NTR爱好者,都可以用谦逊的态度审视一部作品的一切。我也希望那些与我持不同心态和观点的人可以尊重我的喜好。在评论同一部作品的时候我们可以理性友好地交流,如果做不到也可以互相安好不再干涉对方。任何人都不想成为被别人泼脏水的垃圾桶,因为带有偏见的主观情绪只会让人感到疲惫和无趣。
在结尾我想申明一下,这篇文章只是有感而发,不是为了攻击或者说服谁,因为我首先要约束的人是我自己。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有了新的感受与思考,就是我最大的荣幸。
内容来自Bang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