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影院,我的第一印象还是“遗憾”。一方面是被角色的命途多舛所触动,另一方面则是对电影的表达的失望。
我的评价应该也和大多数观众类似,打戏相当精彩且华丽,但文戏水平不及格。之前还比较担忧《鬼灭之刃:无限城1》对应的原著内容能否撑起超过两个半小时的时长,即便已提前看过不完整的枪版,但在走进影院前,我多少还怀有些侥幸心理——但电影的灌水和拖时长还是超出了心理预期,让人不禁想起鲁迅先生那句“无端空耗他人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
与那些将矛盾冲突浓缩化、迎合观众碎片化时间的娱乐需求的短剧、短视频截然相反,鬼灭剧场版甚至可以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前者是默认观众是急性子,后者则似乎把观众当做了树獭,太过磨蹭甚至到了弱化了作品的精气神的程度,以至于让作品的感染力大打折扣。
电影大致可以分为序幕外加三个篇章,开头简单交代了鬼杀队众人被传送至无限城的前后,而后的三个篇章则是与十二鬼月中的上二、新任上六、上三的战斗。
但令人诧异的是,这些内容的衔接简单粗暴,不像常见的电影的情节结构如“起承转合”或是“三幕式”、“四幕式”,鬼灭剧场版就是单纯的把几段情节拼在一起,如果留心甚至还能察觉到为了方便剪成TV版而留下的突兀的转场,加上频繁穿插的角色回忆、尴尬的插科打诨,使得观影体验上缺乏沉浸感和连贯性。
电影还有一个问题是“重复”,是“遭遇挫折→开始回忆→燃起斗志”的套路的重复,以及三场战斗都是大同小异的围绕复仇而推进的重复,作为观众是越看到后面耐心越少且审美阈值越高,不过光看战斗场面都也算值回票价。
下面先简单聊聊个人对三个篇章的内容的评价:虫柱蝴蝶忍对战上二(尚可);善逸对战新上六(较差);炭治郎、富冈义勇对战上三(微妙,有好有坏)
蝴蝶忍与上弦之二的战斗是一场未完的战斗,以其继子香奈乎的赶来收尾,通过忍的战死凸显了战斗之残酷,同时也为电影奠定了沉重和凄美的基调,但回忆的滥用已初见端倪。
善逸与新上六,也就是他的前师兄的冲突的表现连差强人意都达不到,没有想象中的一气呵成,干净利落的那种畅快,而且视听语音方面相较于上个篇章也有点匮乏。某种程度上,他们的死斗呈现出的效果可能还不如这个完成度只是分镜加部分LO的同人……
链接描述
最后与上三猗窝座的战斗是电影最重要的篇章,也总算是出现了让人眼前一亮的画面表现,水柱与上三的战斗从对峙阶段就有一个很出彩的设计,周围的场景成了特殊的舞台装置,宣告战斗的开始,与动画《少女歌剧》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与此同时,观众此前被各个角色频繁出现的回忆水时长所消耗的耐心也所剩无几,炭治郎的回忆和啰嗦的心理活动与血肉横飞、惊心动魄的战斗交替出现,给人一种怪异的疏离感,看起来很别扭。
有观众觉得这部电影缺乏“电影感”,这方面我也有不少想讨论的内容,仔细想来,可能还得归咎于制作团队的实力有限,一方面是前面也提到了的情节结构不像电影,飞碟桌这公司有个很奇怪的点那就是不喜欢请编剧,鬼灭也和之前一样甚至不署编剧的名字而是以公司的名义,我个人推断是有多人参与了剧本的创作,但又没有一个靠谱的系构对剧本进行统筹,导致了情节结构的松弛乃至在某些方面出现了逻辑问题。
只能说,制作组里有人比较讲究,对冗余的回忆和心理活动进行删减(例如义勇对战上三的部分心理活动),但更多的还是生搬硬套的还原和注水。
另一方面,电影分镜、构图和演出的水平可谓是参差不齐。有让人目不暇接、心跳加速的“燃烧经费”的打斗、长镜头,也有和很多TV动画类似的为了省钱所惯用的配音PPT和站桩对话。
我个人最想吐槽的一个不足之处是电影的机位或是景别的运用不够好,特写和近景用得太多了,显得小家子气,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偌大的一块银幕几乎快要被人脸给塞满是什么画面……此外在一些战斗场面中,机位靠得太近,人物的动作和位置的变化幅度又很大,再加上光污染级别的特效,也让观众很难看清画面的细节,让人眼花缭乱,画面所呈现出的视听语言更像是影视“混剪”而不是电影。
然后,再说说逻辑问题。电影的很多不合理之处,都涉及到对人和鬼的战斗力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极大程度的强化。比如作为故事背景的无限城,其大小复杂和华丽程度相较原著可谓是天壤之别,如果漫画中给人的感觉是和一座大型商场或者一个小区差不多大,那么电影中的无限城是真的像一座无边无际的城市,甚至连位置和地形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也有观众就自然的产生了“为什么不把人分散?”、“为什么不让人摔死”这样的疑惑,同时也让辉利哉(小主公)等人绘制地图的行为显得有些螳臂当车、徒劳无功。
又比如登场的大量杂兵鬼都被柱评价有下弦实力,但和普通队员的战斗却显得有些过家家,他们的战斗表现出甚至不如蜘蛛山篇刚初出茅庐一段时间的炭治郎。简而言之就是人和鬼的上层战力的表现都有明显拔高,但其他的就是原地踏步,这也让为数众多的杂兵鬼和鬼杀队队员变得很多余。
最后,我还想谈谈电影的最后一个篇章让人觉得有些微妙或者说让人不舒服的地方,先强调我不是想喷制作组不尊重原著,只是觉得他们可能对原著的理解可能还不够到位。前面提到的一些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这里就不赘述了,主要想讨论的问题是出现在上弦之三猗窝座人类时期的回忆中,首先是没把矛盾冲突给捋清楚,其实漫画的单行本中是有补充相关细节的(见下图),实在是没搞懂电影为什么没把这些内容给做出来。
[photo=undefined]undefined[/photo][photo=undefined]undefined[/photo]
然后,猗窝座为报复而屠杀隔壁的剑术道场的相关情节电影也改编得也有些诡异,阴郁的光影和色调给人一种这个道场像是黑恶势力窝点的错觉。
[photo=undefined]undefined[/photo]
电影的表现和漫画给人的感觉有明显差异,个人看来,漫画中那些被屠杀者更像是随处可见的平凡的芸芸众生,他们自己的人生,都因为那一天的悲剧而画上了句号……这段情节有一个比较微妙的细节,面对有着没有成为鬼却有着压倒性的实力的猗窝座,道场的那那些人不但没有逃跑,甚至竟与其舍生忘死的战斗,至死方休。这其实也说明在鬼灭的世界里有勇气的不仅仅是鬼杀队,即便是弱者为了对抗强敌和守护身边的人都可以迸发出视死如归的勇气,或许这也预示和呼应了过去与未来绵延不绝的鬼与鬼杀队旷日持久的厮杀。
这本该是一个因为恶意所引发的蝴蝶效应,导致的底层互害式的发人深省的悲剧,但电影的改编则有“美化加害者,丑化受害者”之嫌,没能体现漫画的内涵和韵味。
来自:Bang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