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四分的作品,一般是对我已然造成了精神伤害,但是这部作品不同,我看完的创伤并不严重。换句话说,它是单纯通过各方面的失败获得了这个评分。
这部动画首先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柿本广大是个傲慢但是无能的害群之马。《神椿市建设中》从最开始似乎就没想过要怎么把音乐和剧情恰到好处地衔接,从而起到为企划添砖加瓦的作用。从第二集开始,每一集几乎都有一边介绍沉重的设定、铺垫悬疑的伏笔或者放映激烈的故事展开时,莫名其妙地让角色唱一首不符合氛围的歌曲。不禁令人想要发问:是不是音响监督柿本广大小时候妈妈去世有人在你家唱颂歌啊?尤其是第五集库格尔下线和第十集进三次元的演出真是难以评价,即便是制作方强行安排了这些歌曲必须演唱,必须戴着镣铐跳舞,也难以想象可以让人如此出戏的呈现这些歌曲。在这个意义上本片甚至算不上CD播放器,因为它先创造了一个不适合放CD的语境。
然后是它给予观众的观感:从困惑、无感到恶心、无语——说明监督完全失格。最初看这部动画时,我已然给自己打了预防针:风评上,这部动画的制作不佳、结构混乱。但我一度以为这是脚本的原罪,没想到在看到前六集时却反而觉得本作尚有及格的趋势。只不过说最开始讲述设定的方式和描摹人物的手法我确实不喜欢。具体来说,第二集牺牲的修女和第四集变成破维魔的母亲,本身几乎没有任何塑造,但他们下线的时候却要用角色的悲怆和演出的震撼,试图通过视听感受让观众潸然泪下、情不自禁。可我唯一的反应只有“您二位是谁?”。然而,尽管如此,我还是能够在第三集复兴科长的讲述,和第六集记忆的回想中大概理解基本设定和剧作矛盾,甚至觉得重启的现象也算有点意思。此时本作可以算得上有瑕疵的正常作品,最多骂一句:监督是不是以为观众是巴甫洛夫的狗,只要把母爱、亲情、友情、牺牲的标签打上,观众就会自动潸然泪下?故而由于叙事结构的混乱、角色不停说谜语、故事的主次不分导致的只有对这个故事的无感。
但观感的急转直下在第七集,终于这部作品要走入主线——想要去讨论主体意识的问题。借麦克斯韦的口,告诉主角团:“啊,你们的世界都是虚构的,你们的感情都是假的,没有意义”。而后主人公的崩溃也可以理解,历史上相似的机械唯物主义也确实给精神世界带来巨大的冲击,自我意识的否定确然有这样的可怕威力。可是,作为一个乐队企划,有什么必要在故事中间如此细致地描写主要角色被虐杀地死状呢?我不是系列粉丝,感受不深,但若带入我喜爱的那些角色被这般恶意对待:截肢、变鬼、捅个对穿,还要把伤口血淋淋地展现在我面前,多少有点恶趣味吧。哪怕抛开这一点,不算系列的粉丝基础影响而单独评价这个作品,这个主旨的表达是合格的吗?宏大的场景、激烈的战斗、声优的呐喊,最后带给我的唯一感受是“何意味?”,我只能从事后的脑补概括这部动画的主题,当时几乎完全看不懂这样的安排,女主人公为啥直接倒了?新出现的几个立马领便当的哥们和主角团是啥关系?有啥羁绊?怎么这就直接黑化了?问题就在这里!基本设定和人物关系不能讲谜语啊,不然后面的演出再精彩,想表达的主旨再深刻,观众留在脑子里的也只有主角团被分尸的恶心留在脑中,我们没法对一无所知的角色共鸣!
更完蛋的是第十集的展开。我自己相信,监督在制作本集时想到自己借用三次元的演出live推动剧情,粉丝们对此油然而生一种震撼和倾佩。那如何不能一边轻哼,一边又对自己的小巧思洋洋自得。但问题是情节的发展接不上啊老师,刚从绝望无解的战斗中全军覆没,另外一边又进入到欢乐畅快的皮套演出,演出的效果首先就相当糟糕,令人不明所以。若这一段能够克制,快速承接下面的展开还好,但而后大段的live录播又怎么能对接你想表达的自由意识主题?直到最后魔女的出现才能让人大概理解角色们面对的困难抉择:在现实世界快乐地当皮套还是回到自己的虚拟世界痛苦地反抗,获得真正的自由。这个选择是精妙地契合主旨的,然而为了实现这一语境的构造,所引入的大量设定和迷惑演出,又阻碍了观众对它的共鸣。最后我还在深思时,直接来一手元气弹直接给我气笑了,让我感觉就这样吧,如果你都不好好推敲设定如何讲解,我还在这阅读理解啥呢?
好容易回到虚拟世界,我看着剩下的两集面露难色,还能演完吗?没想到直接不演了,现场开包寿司然后小姑娘小伙子们唱着歌就把麦克斯韦打死了。随心所欲的战力设计和为了包寿司而存在的设定,就好像第七集里的台词“有更高维度的存在操纵这个世界”。制作者的大手把为了自由的牺牲,这个严肃的代价变得如此轻飘飘乃至无意义,让看起来似有似无的主题进一步无关紧要。
总而言之,这部作品注定失败吗?我觉得不是。他有相当有意思的主旨和一个不错的点子:若皮套有自己的意识,在一个被创造的虚拟世界有自己的生活,她们的选择、电子生命的意义,都或多或少地能参照现实。但是,为了故作玄虚的演出效果,制作方选择了混乱的叙事结构和令人发指的画面设计,导致主旨几乎只能在观众自己的脑补中完成,完全沉浸(如果能沉浸得下去)的观众只能感受到对角色不说人话的困惑,对唐突的发展爆爆爆的疲惫,以及对强行包的寿司的无奈。说到底,制作人能尊重自己的观众吗?如果真有啥艺术追求,自己做点文艺片没人说你的不是。但是做商业片,让企划的粉丝能看开心,第一次接触作品的观众能看懂,不要摁着他们的头在各种片段说“给我哭”“给我笑”“给我感动得哇哇叫”。而是通过扎实的世界观铺陈,关系性的表现,真实地让观众和剧中的角色情感共鸣,切实地感受到那些选择的沉重,再用一两首足以称得上契合氛围的歌曲把情绪引到高潮,不好吗?
来自:Bang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