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了下bgm以及其他一些地方的评论,感觉还是批评居多,动画评分也是只有6.9。因为提前看到一些评价,导致我也是抱着“相当戒备”的心态去看了这部番,但看完的感受却是——我似乎没什么感到不满的地方。
大家普遍认同《章鱼噼》的制作优秀,但围绕着种种争议点还是各抒己见。讨论最多的还是围绕霸凌和结局两方面,前者太浅,章鱼噼中的霸凌是源自家庭的代际传递,而家庭乃至社会的结构性问题,本就不是有解的问题,bgm的前人们都说过了(bushi)。单纯揪着霸凌不放只能视作希望看到解决某个具体问题的“爽感”,实则是还是一种傲慢和怠惰。后者太乱,指的是很多人在评价时已经对作品产生了相当的认知偏差,最让我难绷的在于看到“太没用”和“太有用”两种对立的观点同时存在:
“章鱼的介入没有鸟用,最后还是搞回溯,都不如干脆别出现”
“社会问题解决不了只能强行包饺子,结局章鱼太机械降神了”
那么关于结局再来说说我的看法:
故事的最后章鱼争取了那一份“最小限度”的改变——沟通的契机以及和解的萌芽
既没有直接进行某种私刑审判或惊天扭转,来给出所谓的“解法”
也显示出章鱼的努力并非徒劳,给予作品应有的人文关怀,让仇恨的螺旋在此止休
至少对我来说,这个结局是满意的。贯穿整部作品,作者一直致力于塑造这样三个错综复杂的家庭关系,本意就是在告诉观众——这类问题不存在“直接”的解法,而不是什么刻意猎奇消费苦难,这是很典型的误解。但《章鱼噼》这部作品也并没有放弃提供人文关怀的责任,所以在结局的处理就是给予两人一点点沟通的基础,把理解的可能性归还给她们自己。许多人还提及,结局应该有(静香的)反抗或是(茉莉奈的)反思等等议题,也是缘木求鱼,这些都建立在认知之上,而《章鱼噼》的背景之一,正是孩子们因为认知的匮乏甚至扭曲而引发各种问题,如果章鱼的献祭能轻易达成这一点,那才是某种超越性的机械降神。所以,结局的两人就应该是在重复之前的错误中的状态下,发生“最小限度”的改变,而形成一种恰到好处的,和解的萌芽。这也与作者想传递的“沟通”的重要性,以及章鱼最初的愿景“和好”完成了共同的收束。
除了上面说到的静香和茉莉奈,直树的结局也能回答一些问题。在结尾的教室里,同样身为主角三人组的直树却通过镜头语言与静香进行了“切割”,那是因为他的“沟通”对象在于哥哥润也,同时他也通过游戏机与其他同学建立了正向联系,踏出了摆脱家庭问题的第一步。看了直树的结局也就能更好地理解,两位女主的和解不是一味的和稀泥,若是作者真要摆烂,自然是让三小只一起和和美美做朋友,但那样的结局才有大问题。
关于上文的章鱼的成果,我用了“和解的萌芽”一词,这里需要批评动画的处理太过隐晦,导致大量观众产生理解的偏差。“和解的萌芽”到“和解”有相当漫长且曲折的过程,两位女主在看到章鱼简笔画哭泣的时候,这里其实完全没有和解的意思,只是产生了和解的可能性;而后这个漫长的过程又被省略,直接跳转到了二人在文具店的交谈,直接展现了和解的“开花结果”,所以不少观众认为的“一哭泯恩仇”的突兀结局并不存在,实际是一种省略性表述产生的错觉。虽然这样的处理能很好的保持作品的艺术性,但对观众的鉴赏需求还是太过苛刻了。
最后,在文具店的交谈中,我们看到这时候茉莉奈脸上的伤痕没有消失,这一细节象征着家庭问题依旧存在,但二人的关系却已经变得和谐。作为观众,我们大可自由想象静香和茉莉奈在这一路相处的困难与艰辛,也应当认可章鱼和作者这份最后的祝福。
ps:真包饺子应该这样才对,杀青梗还是太伟大了
看章鱼噼之后研究入迷了以至于都快忘了看这部番之前的预期在于探寻孩童视角的反向揭示性,这下只能以后再聊了
来自:Bang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