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发布

即时快讯 0

  如果10分满分,我会给7分,乍一看其实这分数挺高了——把故事讲完就算及格,多加1分是情怀,所以其实也就6分的水平。说实在的,被打4、5分我都不会觉得奇怪。

  其实《南栀》我首发就入了,直到前几天才首次打开,就这么一直拖拖拖。回头去看Steam的记录,上一次玩《寄甡》还是在2021的现在,很巧得是同样是在10月14日。当时的《寄甡》给我的震撼不可谓不大:居然还能有如此激进的剧本,在这应该是一般向的游戏里。当时的我不过是一个孩子——不敢说现在就不是了,只不过每年的我回头看去都会这样想——单纯到看文字不过只是文字,什么细糠粗粮,只管一并吞下;而现在看来,这种带有古典的美的戏剧化展开才是它真正吸引我的所在,这些埋伏的隐喻藏在剧情里,尽管我现在大概是忘掉了绝大多数,但我最为欣赏的“隐喻”却不会因此失色。这也是为什么在我推完四部后,依旧最喜欢《寄甡》。

  然而,《南栀》中我却没发现这样的优点,整条故事线以平淡、直白的方式展开。在阅读的途中,我有想过该怎样巧妙地揭开紫娑的身份而具有戏剧冲突,但这个关键点却是以最平常的模式推过去了。我知道在剧情背景下,这是很合理的处理,双方的行为完全不ooc,可是这太平庸了,就好像前面的铺垫白做了似的。在倒数第二个选项左右的剧情里,梓婳很突然地有一段的“发狂了”似的的剧情,让我看得很莫名其妙,发发脾气倒也正常,但这些台词也偏离剧情太远了,我看不出她说的话和故事中角色们的剧情有强联系,这一段很强行。

  最后结局上,中间两个结局,也就是姐妹情深和唯一谎言,也是很强行的,这两个结局里的两人和故事线中的两人仿佛都换了人一样。但值得一提的是,唯一谎言的文本有一段我很喜欢,
  

  “所以支撑着我一路走到现在的那些所谓的爱,都只是我仅有的恨意的伪装。”

  
  引用一段烧鸡的话:
  

  首先「恨」是一种激烈的情感。必须承认,在巨大的空虚和苦难前面,人需要维持自我的动力,「恨」是一种反抗,它有时暴烈,有时戏谑,是一种足以打破无力感的力量。越是困难的时代,社会和集体的「憎恶感」就越是强烈。
   但我依旧愿意相信,「爱」和「恨」是等同的。恨意终究无法得到满足,无法填充灵魂。在种种负面情绪散去后,会留下的一定是对「爱」的渴望,这就是为何人们会说记忆具有美化的作用,因为人心底里想要的,一定还是滋养、呵护。

  
  所以说,当我看到那句话的时候,我会觉得这个结局大可以继续写,还存在这大量的成长空间。但最后文案的意思大概是这一切感情都是假的。不论如何,这个突如其来的“恨”的觉醒实在太过突然,在整体上不自然。

  剩下两个结局其他都算合理。朝朝暮暮真的还可以,尤其是对话开始前梓婳的内心文戏,从对现实的陈述到它对自我的投射,反问起手,悲伤的情绪铺垫很到位。结局内容也是合理的,我等你,你也等我,这是对等的。而南栀倾寒,我认为最后的告白依旧足够浪漫:
  

  那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美丽的容貌,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坚毅的灵魂。
   装点了我的六岁,然后跨越一轮的年月甜蜜了我的十八岁,又兜兜转转了一圈寻回了我的三十岁。
   ......
   或者,说不定我们也确实犯下了世俗不容的过错——但那又如何呢?我对梓婳的爱分明就是在知晓我们血缘之前。

  
  尽管在一部文本量没那么巨大的、主角成长部分文本很少的小说里找所谓“灵魂”上的品质多少有些困难,但是不妨碍它作为浪漫的一部分,以时间作为锚点拉起回忆,直到现在,对于我们这些一路走来的读者来说,时间同样在我们的身上流淌,所以获取与这句话的共鸣并不难。

  接下来说说配角。其实要说的只有一位,就是Luna,戏份也太多了,我没有统计过,不过体感上她出现的频率应该比其他三个后辈都高。《南栀》的核心在于“花儿会告诉你答案”,所以后辈们戏份多一点也正常,但这也太多了,感觉就像是,Luna一个超人在两边推,其他三个人也是稍微帮帮忙,结果主角两个人的心境成长全靠后辈的推动,对于我来说,尤其是对我这种最喜欢《寄甡》其实只想看紫娑梓婳二人对手戏的人来说,这太令人失望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上面这句话其实单纯是想让其他角色们进入主角两人的剧情的理由罢了,因为它对于其他的重要的剧情,比如两人的反思自我、明正本心、心境与行为的变化等,完全没有帮助,它是为了让配角推进上述剧情而产生的。这就跟个借口似的,作为系列的主旨也太差了。

  最后最为我在玩的时候所诟病的,就是遣词造句。我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一作会出现那么多拗口的长定语句和怪异排序的词。简单举几个我看不下去的句子吧。
  

  既然如此,就如她所说的,之后的事情便顺其自然吧——在我找到机会向梓婳道歉之后的、我最终的决意。

  
  我读了几遍,才理解“决意”其实就是“之后的事情”,前半句的事情在后半句中不是去做什么也没有包含很东西,破折号后面的这一段不存在主谓关系,它想修饰前半句,但没有明确的指代词连接,是一个悬空的名词。如果改成“既然如此,就如她所说的,之后的事情——包括我最终的决意在内——便顺其自然吧,在我找到机会向梓婳道歉之后”,就会异常地通顺。
  

  我不知道未能从聆花毕业的自己是否也是这万千花朵中的一支,或许我只是地上那些匆匆凋落的吧。

  
  第一眼看到没弄清我是“匆匆凋落的”什么,想一下才会明白是花,这个省略很糟糕。
  

  似乎是在对我发出的声响的回应,紫娑的声音自楼下传来。

  
  语法错误。“是在对我发出的声响做出回应”或“是对我发出的声响的回应”。

{dmmz}只能让人说出“完结撒花”这种话程度的完结

  错别字。
  

  前一句反问的对象是她身边的千寻,而后一句的目标则分明是指向我而来。

  
  语法错误。“目标”就是“我”,“我”指向“我”。
  

  梓婳淡然地诉说着我们共同的那位被称作‘父亲’的人,但她似乎更想将这个人的爱意都留给我,而对于她来说却只如陌路之人。

  
  “父亲”的定语的语序很怪,更通顺的应该是:被我们共同称作“父亲”的那个人。我不知道是否是有意为之,因为原来的说法就像是“父亲”只是一个代号,很陌生(虽然事实如此),有种两个家族小辈在讨论教父的感觉。但就算是这样,读起来真的很不通顺。然后,“将爱意留给我”这个行为应当由“父亲”来执行,而不是梓婳,她怎么把别人的爱意留给我?结合前面的剧情,她是说觉得比起自己,“父亲”更爱紫娑。所以我猜作者的意思其实是:我们二人在讨论“父亲的爱”这个不属于任何人的东西,梓婳说其实你拿到的更多,在我的视角下,是梓婳“将”这些东西划给了我。第三句话没有主语,人会倾向于借用前一句的主语——是梓婳,而逻辑上主语应该是“父亲”,指代脱节了。所以这句话非常非常混乱,读起来很不舒服。

{dmmz}只能让人说出“完结撒花”这种话程度的完结

  连续打了两个“自己”。

  所以说这文本写完了没有校对查一下的吗?哪怕把错别字和这种失误查查呢。这一作我的阅读体验真的非常差。

  接下来是好的。

{dmmz}只能让人说出“完结撒花”这种话程度的完结
{dmmz}只能让人说出“完结撒花”这种话程度的完结

  这一段就写得相当好,有意识流味道了,从一个假设开始,到身边的亲友,到自己,随后结合剧情流向古人,最后返回标题“时间就此停止”,反而否定这个假设,很漂亮。

  再贴一段之前说的朝朝暮暮的部分吧。

{dmmz}只能让人说出“完结撒花”这种话程度的完结
{dmmz}只能让人说出“完结撒花”这种话程度的完结

  总结,这完结篇真的不太尽如人意。亮点有,但文本的问题、剧情安排的问题更为致命。不管怎么说,完结撒花,看到有情人终成眷属总是好的。

来自:Bangumi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图片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