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发布

即时快讯 0

再次被同人作者的热情给吓到了,本作真的是非常非常磨人的一部作品。
作者借角色之口道出的“这个故事不需要读者的感触与代入”这句话就很贴切地形容了我的游玩体验。

你们都是谁啊?

要理解本作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把角色们的名字不记混是最低的门槛。
虽然近年来出现了轻小说标题比命都长之类的怪现象,但像本作这样给单个角色堆砌三、四个称谓实在有点多余。日式奇幻中常见的东西洋混合名我就不吐槽了,但像“七罪魔”这类附身他人、拥有多重身份的角色,你就得在小本本上记下【角色的本名+在xx组织的称号+化名+附身在身上的角色名与其称号】此般繁多的信息。
在此基础上,因为本作是拥有众多角色的群像作品,而作者又很有野心的想要塑造好每一个角色(至少不是敷衍了事)的原因,导致SUB角色分配的戏份真的很少很少。尽管作者用心到在每个事件中会根据你已经招募入队的同伴改变对话内容,但充其量只是衬托和助长主要角色的决心的小点缀。而偏偏你得打起十二分精神,不能漏掉每一句对话,因为很多角色间的牵扯与关系就是在充斥着过时梗的对话中无意间透露的。
而本作无CV与立绘、大场面就是一群像素小人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这里我特别想吐槽为什么角色大声说话的SE是龙吟,太出戏了!许多感人的场景我却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声‘吼!’给整笑了{dmmz}献给「  」的故事)的缺点导致故事前期的体验是灾难性的,促使我只想尽快推进观看此后的故事走向。

望不到终点的故事

承上所说,对于不想体验RPG枯燥的游戏流程的我来说,我是抱着体验剧情的目的来游玩本作的。
本作剧情分为物语I,物语II,物语III三个部分,想要体验全部故事必须多周目游玩。而本作的路线分歧如果不查看攻略wiki在重要分歧点存档的话,很容易在行动次数受限的游戏机制下错过进入不同结局的FLAG的支线任务。而每次重开新周目,上周目积累的经验值、收集的道具、招募进队的同伴都会归零,让你必须重头再打一遍已经走过的地下城(ルームメイター)
虽然作者“慈悲”地加入了跳过已读事件和用继承点数强化角色的功能,但你还是要循着上周目的脚印把路再走一遍。而关键的继承点数,对于我这种RPG苦手来说如果只是通关了单个结局的话是少的可怜的,需要击败攻略条件苛刻的强大Boss才够用。因此到了物语II后我就投奔CE大法了。重复的流程、若隐若现的线索、不论如何选择都难称之为HE的结局、麻烦的分歧条件、谜语人式的叙事都在无时无刻消磨我的耐心,也是我将本作搁置如此之久的原因。

一言难尽的角色塑造

尽管作者说过“与这个故事的角色产生共鸣是十分愚蠢的”,甚至在每个结局的staff表里都标注了“自我满足”这几个字样。但我相信,既然该作经由身为创作者的他之手公开发表在网络上,必定是带着些许目的性的,渴望哪怕只有一人能与他的电波对接,沉浸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
也因此,作为不请自来、带着批判与炒作目的游玩本作的我,在游玩过程中时常思忖着作者创造某个角色的意图,以及想借由该角色表达何种想法。但正若前面所说,由于游戏存在着“行动次数受限”这一机制,导致嫌麻烦我不得在众多SUB角色中进行筛选,优先选择与主线关联较大的角色进队来触发更多对话。就最终游戏呈现的结果而言,碎片化的对话加上受限于游戏体量的剧情展开,让很多角色的塑造水平差一口气,他们在剧情中可发挥的空间也十分有限。作者或许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迫使许多角色标签化、同质化,仿佛为了不被玩家遗忘,而在屏幕里扯着嗓子喊着“请只注视我一个人”般故作闹腾。大多数角色也沦为了分工明确衬托主角的工具,他们的理想与目的未经充分打磨显得缥缈又虚幻。

比起庞大,不如说是杂乱的世界观

戒、圣二、刹那、联盟、七罪魔、心与名、真那......在多方势力互相制衡的基础上,还添加了平行时空、异世界(ルームメイター)、多种族、千年诅咒、类似脏翅膀的上中下阶级等设定。虽然设定之多但大部分只是在TIPS里提了一嘴的程度,没有充分展开表现,只是不断往本就像是胡乱涂鸦般的故事中堆料。这种现象在II-T及之后的故事中尤为明显,与此前插科打诨占比较高的内容相比,比重完全失调,让这后面的故事显得尤为臃肿。个别角色的动机天马行空到令人难以理解,自说自话的同时不断给故事埋一次性用完就丢的伏笔,真相揭晓后过于轻描淡写缺乏实感。

献给「  」的故事

「开始吧。将这群自诩为超越者、以神明视角俯瞰众生的渣滓所编织的故事,彻底碾碎。」
我曾为戒对不断被肆意操弄的不合理的故事的愤懑、以及他持续反抗的决心而振奋,渴望注视着他的身姿直到永远。但倘若本作仅止于此,那也不过是旧谱新唱的三流故事。为什么必须讨伐最初的心?被强加了全人类恶意的存在凭什么不能获得幸福,不能拥有一个心满意足的故事?凭什么为了世界就必须牺牲一个女孩?为了大多数人的幸福?还是作者的恶意?或是剧情需要?无论何时,我们总是会将称心如意、美好却遥不可及的事物称为幻想,称为白日梦。但为了不被苦难压垮、为了喘一口气、为了休整之后再投身于与不合理的抗争中,我们需要躲进名为“梦”的伞下。哪怕被嘲笑也没关系——这把“伞”是只为弱小的孩子而撑的。因为,强大的孩子放着不管也能自救。尽管这份“强大”,是建立在不断的“失去”之上,一种谁也不愿拥有的东西。
但正因为懂得“失去”的苦涩,所以才不愿让比自己弱小的孩子重蹈覆辙。「一个人能背负的他人,本来最多只能有一个。说到底,最多也只能拯救自己。」因此,一切不过自我满足。有人渴望,有人祈祷,我便来到那位孩子身边,给予虚幻的慰藉——这就是真那无垢的善良。
然而,孩子终会长大,弱小也会成为过去时。被不断翻弄的故事书起了褶皱、脱了书页。在逃避的途中、在追求HE无果而屡屡受挫的沮丧里,那些美丽的被我扭曲成丑恶,独立的被我的意识介入变成提线木偶。我所崇敬的、爱慕的,不过是我一厢情愿、知之甚少、封闭内心、移开视线所逃避的——与我同样鲜活的、他人的真心。
因为厌倦了,因为在虚幻中体验了未曾体验过的、缺憾但无可替代的每一个故事,不知不觉间,我不再需要从名为“故事”的梦中汲取乳汁。
为了保持故事的独立性,为了将故事原有的面貌归还,为了故事中遇见过的每一个人——我决定另起一页。

前方的故事无人能够注定。
姐姐也好,名也罢,如今一切都无从知晓。
正因如此,才令人心潮澎湃。
今后世界会变成怎样呢。
就算不是个温暖的世界也没关系。
虽然我并不喜欢这样的世界。
但哪怕是人与人相互争斗的时代,
也不过是每个人行走在自己坚信的道路上,
最终交错冲突导致的结果罢了。
所以我并不想扭曲它,
也不想否定它。
......不过,是啊。
对于那些像我一样迷失方向的人。
若是遇到这样的孩子,
我想陪他们一起认真烦恼。
愚笨如我所能做到的,也仅此而已了。
但我仍然相信,仅凭如此也一定存在着能够实现的救赎。
是人还是神,嘛我都无所谓。
只要活得长久,便能知晓形形色色人们的心念。
无论何种心念,我都不会全盘否定,也不会全盘肯定。
因为所谓的全盘肯定,说到底和视而不见并无太大差别。
我只是想去遇见,想去亲身触碰。
然后,将那些心念永远铭记于心。
就像在某个梦境世界中,始终怀抱思念的那个人一样。
不过和「她」略有不同——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吧。
嘛.....差不多就是这样。
让我们在某个世界再会吧!
至今为止,辛苦大家了!
真的非常感谢!

(尽管是想写点吐槽箱塞不下的东西,但想说的其实也没有多少www胡言乱语了许多,就这样一字不改的发出来了。不过是一点拙见罢了)

{dmmz}献给「  」的故事

来自:Bangumi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图片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