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白色相簿》早有耳闻,于是今年抽出时间通关了游戏二代,以及一代的重制版,紧接着补完了这部2009年推出的动画。我的好奇,很大程度上来自社区评价——尤其是藤井冬弥被列为“四大人渣”之一(当然我并不全盘采信,社区言论在争议点上常显得偏激),以及动画中那些不包含在原作重制版里的原创内容。
相较于原作重制版,动画在世界观的建构与人物塑造上更为完整,情节也更具矛盾性与戏剧张力。《白色相簿》讲述的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围绕平凡大学生藤井冬弥展开的人际纠葛,呈现了人物内心的迷惘与情感的破碎。同时,它也传递了一种在现实社会中看似简单、实则难以贯彻的品质——信任。
因此,本文将从标题所示的主题出发,简要谈谈我对这部作品的一些浅见,希望能引发更多讨论。
从第一集开始,我就被作品所营造的氛围深深吸引——那是一种暗无天日、看不到未来的压抑感。冬弥虽然仍生活在高中时期形成的社交圈中,但这个圈子早已布满裂痕:彰对学姐怀有难以言说的好感;美咲学姐对冬弥仍存执念;遥无法走出过去的阴影,将冬弥与已故的兄长重叠;而冬弥虽与由琦交往,却因她事业的上升而渐行渐远。
这种破碎感,也源自时代的交错。泡沫经济的背景无需赘述——昨日的光鲜与希望,在今天看来犹如梦幻泡影。一方面,人们逐渐淡出纸醉金迷,面对灰色现实的失意;另一方面,个体无所建树与社会迷茫发展形成奇幻对照。角色们正处于这样一个时代的夹缝中,社会环境强化了个体的无力感,而不发达的通讯方式又进一步放大了这份焦虑。
连续几天补完动画,印象中唯一让我心情放松的,大概只有最终话那短短几分钟。除此之外,角色们所经历的每一天,似乎都难见晴朗。
本作的人物塑造充满矛盾。
首先是冬弥对由琦的忠贞与背叛。起因是由琦事业上升,弥生警告冬弥不能与她见面,并根据由琦的日程暗中控制冬弥。随着两人社会地位的错位与猜疑加深,弥生介入冬弥的生活,成为他排解寂寞的对象。
在此不妨插入冬弥与几位角色发生肉体关系的顺序(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第一次是因由琦睡着而未遂;接着是弥生,这段关系持续到由琦因同情英二被强吻之后;美咲是在冬弥父亲去世后;最后是遥,从拒绝她的直接邀请,到完成“冬弥仪式”而结束。肉体关系正是从弥生开始的。而冬弥一直视弥生为由琦的替代品,直到偷拍事件暴露了弥生的软弱,冬弥才承认她是“女神”。可以说,自与弥生发生关系起,冬弥就已背叛了由琦,但他无法拒绝。因为冬弥与由琦本质相似,都选择被动地随波逐流,不知如何解决问题,也不知何时能解决。由琦对冬弥的态度则是放任——只要他最终选择自己就好。她和一众角色,都因冬弥这种情感本质而屡屡碰壁。
若以我的理解作比:我们常见乒乓球自由落下,依物理规律,它总会在某刻回弹。但冬弥不是。他会温柔对待每一位“女神”,用他的话来说,那是一种“报恩”。这是一种机械的、不假思索的温柔,并不投入真实情感。此时的冬弥,成了一个不会回弹的球。无论“女神”们如何示好,他都以温柔回应——哪怕这份温柔被利用,他仍会继续。她们投注的爱,如同施加在球上的力,却得不到回馈。这就是冬弥“渣”的本质:借报恩之名行虚假温柔,在他人身上寻找由琦的影子。因此,他几乎从不流露负罪感——他从未真正喜欢过她们,她们只是他报恩的对象。从这个角度看,冬弥其实很难被简单定义为“渣”。
在由琦这边,她认为只要在偶像事业上取得成就,就能让冬弥更喜欢自己,却因这份隔阂让两人越来越远。由琦更像一个赌徒,她对冬弥的某些行为视而不见,却无法接受他最终不选择自己——冬弥早已是无法替代的人。她选择等待,等待冬弥回忆起往事。但等待是痛苦的,伴随不切实际的幻想与猜疑:一边无法原谅怀疑冬弥的自己,一边害怕事业不顺会让冬弥讨厌自己。《White Album》录制后,英二故意让冬弥听到未完成版,虽然冬弥未直接表态,由琦却承受不住内心压力。下半部分,当她从理奈处得知冬弥与理奈接吻,这刺激了她一贯的放任态度,也让她明白:不采取行动,就无法打破两人之间的无形隔阂。直到被英二强吻,由琦紧绷的情绪终于爆发,敲响了冬弥的房门。此刻,她不再是那个只会微笑、追逐冬弥背影的女孩。她在冬弥面前展现了真实情绪,传达了委屈。冬弥这才重新感受到了久违的由琦。“由琦她……已经不再是空气了。”通过由琦的真切行动,两人终于打破了隔阂,重新找回对彼此的信任,在这混乱破碎的世界中找到了立足点。
完美的女神绪方理奈,与一镜之隔的绪方英二。理奈在剧中堪称最完美的女神——知书达理、待人亲切,却酷似其兄,仿佛隔镜相望。这一点从英二身上可见一斑:他年轻时在伦敦见到的那幅少女画,成了他执念的象征——那是对不可得之物的执念。而冬弥对理奈而言也是如此。初次见面便一见钟情,更被冬弥视为女神。但冬弥已是由琦的男友,她无法背叛由琦而占有他。当理奈拾起被撕碎的信纸,向冬弥转述内容时,她强迫自己拒绝了他。独立转会至M&M后,她难耐寂寞,终于向冬弥吐露真心。中毒事件后失声,本因精神原因所致,却因想传达对冬弥的感情而恢复。不论游戏或动画,我都十分喜欢绪方理奈这个角色,不愧为实际意义上的女主角。音乐祭结束后,理奈在休息室的镜子上写下大大的“Thank you! Goodbye!”,以极具她风格的方式放下了对冬弥的感情。
弥生对由琦职业生涯的“障碍”,冰冷的心被虚假的温柔温暖。故事初期,弥生将冬弥视为由琦成功的障碍,只因恋爱可能影响工作。毫无疑问,弥生喜欢由琦。她最初献身于冬弥时,带有公事公办的态度——仿佛这份关系只是为稳住冬弥这个不稳定因素。随着关系深入,弥生开始以自身需求向冬弥索求,直到偷拍事件发生。终日活在监视的恐惧中,弥生变得软弱,真正出于自我意志寻求冬弥虚假的温暖。最后,两人在走廊对话。冬弥从未爱过弥生,弥生也声称从未爱过冬弥。镜头在此很有趣:弥生说完低下头,似在作违心的否认。我倾向于认为,弥生已爱上与由琦相似的冬弥,却因共犯者的纽带而必须隐藏这份感情。最后的拥抱中,弥生没有反抗,而是回抱——这就是最好的证明。她承认失败,不再阻拦冬弥与由琦见面。这个拥抱不仅是冬弥对女神的报恩,更是一种确认:两人之间不再需要虚假的肉体关系,一切以此作结。
对冬弥抱有执念的美咲。当冬弥主动谈及彰的问题,美咲总是逃避,如同几年前对待田丸。在话剧事件中,她一手引导冬弥帮助自己。有时她想背叛由琦,独占冬弥;而在剧场二楼,当冬弥展露虚假温柔时,美咲看穿一切,拒绝了他,再次逃避到彰身边。与彰交往期间,她仍对冬弥执着颇深。冬弥父亲去世后,她坦言自己只是一具空有肉体的躯壳,无法再爱上冬弥。对美咲而言,爱总是不可得的——因为在得到之前,她已选择逃避。
将死去兄长与冬弥重叠的河岛遥。相较于由琦,遥对冬弥是另一种等待。每日不停打招呼,被拒绝,然后冬弥偶尔陪她完成运动。这像某种行为惯性:冬弥可不接受邀请,但遥的邀请对她而言是必要的。遥将冬弥视为兄长,只有当冬弥拒绝一次后,他才会被她视为冬弥本人。这套惯性在冬弥因寻找麻奈而与遥单独相处时有所体现。我认为,遥一直想占据由琦的位置,这一点在后续回忆中得到印证——她私藏了由琦制作的奖牌,高中时期就隐约视由琦为眼中钉。裸体的遥从背后抱住冬弥,明知这是由琦的位置,于是冬弥拒绝了她。出门后,行为惯性触发:先在屋中寻求“兄长”冬弥的遥,再是对冬弥抱有复杂感情的遥,而冬弥选择以发生关系与她的感情作别。
不仅冬弥的周边,社会百态也透露出难以直接触碰的迷茫。这些迷茫随着音乐祭的举行暂告段落。神崎母女的矛盾是冬弥“女神论”的起点,玛瑙口中的“女神”成为束缚冬弥的咒语,让他忘记由琦十余年。好在作品结尾留有美好的期许,仿佛一切正回归正轨。
终究笔力有限,未能尽述。这与我的阅历有关,我想待一些年月后重看,必定更有感慨。暂且留些空白——冬弥的父亲、夏子、玛瑙、麻奈(其实也是因为懒)。本文实属看完动画后马上写的。我想我不会忘记由琦与理奈合唱的《Powder Snow》,实在感人至深。《白色相簿》的动画故事仍是一部杰作,其优秀的情感塑造与压抑的环境氛围令人印象深刻,它以其精妙的情感刻画与令人窒息的氛围营造,深刻地描绘了人性的破碎、矛盾与迷惘,并最终让我们看到了,那足以超越这一切的、废墟之上的真挚。虽不适合所有人观看,但值得爱好者细细品味。或许之后我会去尝试读一读《布朗宁诗集》。
由于撰写本文时写得乱七八糟,在不脱离文章原意的情况下使用了DeepSeek进行润色。神志不清下的产物,还是让我自己含羞吧。
呃啊,我要死了。
来自:Bang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