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发布

即时快讯 0

本文部分灵感来自于下面这篇评论,但我的观点略有不同,希望大家可以结合着看
【随笔】就《千岁同学》引发的社群现象,浅谈一下“现充 vs 御宅族”的叙事框架的欺骗性

我们主要依据的内容,不仅限于动画的第一集,更多的包含了原作第一卷,所以也请大家注意两点:
1.动画接下来可能会有更多修改,一切以改编为准
2.当心剧透

关于动画,我必须承认它已经将原作中的致死量现充哲学减少到较少的水平了,这方面可以说是最大刀阔斧的,其余方面,例如后期滤镜、文青病,还有女生挨个报菜名之类的目前看来还没有出现特别分化的评价,我也随主流意见认为其效果欠佳。

然后我们来到主题,我认为,千岁同学这部作品并没有直接的将阿宅与现充对立起来,因为在原作中也可以看到,虽然山崎健太不断发表对现充的偏见言论和对宅男的自卑言论,但千岁朔很明显指出二者不是势不两立的

「受不了,你是白痴吗?为什么要隐瞒自己的兴趣?现充和宅男是可以两立的吧,再说,如果不聊这个话题,你还有其他话题可以聊吗?」

并且,这篇批评中提到的,无条件的现充生活,看起来应该是AI用的比较多的部分,实则也不完全符合千岁同学这部作品

2.经济与劳动的彻底“不可见”:在这个世界里,角色们仿佛生活在经济学的真空地带。他们可以无休止地在放学后光顾咖啡馆,为了一场文化祭投入大量(似乎是凭空出现的)资源,享受着各种需要消费的娱乐活动。但“钱”这个概念几乎从未被提及。他们如何负担得起这种“精致生活”?父母的收入水平如何?是否需要为了零花钱而打工?这些构成真实青春期生活重要维度的经济压力,被完全地抹除了。劳动,尤其是为了生计的劳动,在这个世界里是不存在的。(即使有提到的情况,基本也进行了大量的美化,只是提供另一个互动的场所。)

为了弄清楚这一点,我们有必要看一处特别难绷的地方:

我想起自己那些朋友们。
「你知道夕湖在打理发型、化妆还有保养皮肤上面花了多少时间吗?我的朋友里面有时髦足球小子和篮球痴,你知道他们砸了多少独一无二的青春在社团和自主练习上吗?优空在考试前会念书到半夜两、三点,你知道吗?」

作者很明显是知道,现充生活当然也需要努力维持,所以他借千岁之口这样说。但是问题来了,在第一卷摆地摊式的挨个展现女生的节奏下,我们了解她们的唯一内容就是千岁的介绍。因此不仅山崎不知道这些事情,我们读者也不知道,这也直接导致许多观众认为第一卷的角色引入过于标签化。
所以,千岁同学的现充生活是标签化的、刻板印象的、只有光鲜亮丽外表的吗?根据第一卷内容,我只能认为是的。

然后下一个问题,虽然这部作品没有将阿宅和现充简单对立起来,但是就像少革中阐述的,王子与公主的关系那样,由于这部作品依旧没有脱离阿宅与现充的对立体系,其看似是将阿宅彻底蜕变了,实则无法带来革命。

首先,我需要大致解释一下第一卷的剧情发展,我们只关心千岁与山崎的这条主线:
最开始是千岁接到任务让山崎回来上学,然后劝说无果破窗而入,最后当然是成功说服了。而接下来,山崎主动要求千岁教他怎么变成现充,千岁要求他称自己为“神”,答应了这个请求,并在接下来的三周中带他学习了各种现充生活方式。

没关系。如同我为了自己的美学利用健太,健太也可以随心所欲利用我。
「嗯,你要叫我神。」
「神!」
没想到这家伙这么有意思。
「我不想在你身上花太多时间,大约三个星期,在黄金周解决这件事。我教你的只有成为现充的基本,接着你得自己摸索,自行成长。」

但是,在一次体育课上,山崎足球踢得菜,引发了千岁的调侃,激怒了山崎。
在这件事之后,山崎决定背弃了神,独自发起见面邀请向他以前的,因为被其中的女生甩了而被排挤出去的现充小团体复仇。结果他由于在现场听到甩了他的女生和另外一位男生已经过了初夜而精神崩溃,就在此时,千岁正好杀到救场,于是天神下凡一打三帮山崎完成了复仇。

那么这个叙事最像什么呢?恕我直言...在我的阅历范围内 这个最像圣经中神和犹太人的关系()
既然作者将千岁比作是“神”,那我不妨将千岁的现充哲学比作是神的“戒律”。在接受神的戒律之前,山崎的生活因为失恋而堕落、自暴自弃,类似犹太人在埃及受到压迫的生活。然后神来了,神正式地颁布了戒律,领着犹太人离开了埃及,类似千岁用他的现充哲学说服山崎离开房间。
在圣经中,犹太人总是背信弃义,过了一段时间就背弃神,蒙受神恩之后又开始信神;就像千岁劝说成功之后山崎尊他为神,后来又因为摩擦而背弃了神,在天神下凡一打三之后又最终回归。
最后呢,圣经中犹太人被称为神的羊群,而在这里山崎自称是神的狗:

我也总算知道了……他肯定是个大笨蛋。他这个人实在好过头了。在导师的拜托下,他跑来说服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面的阴暗角色走出来。他说现实与轻小说不一样,但是又做出像极了轻小说的现充指导。就算被自己细心照料的狗狠狠咬了一口,他还是照样照顾得无微不至。除了笨蛋,没有人会做出这种事。

即使我们不把千岁同学的创作逻辑与圣经这种宗教意味特别浓厚的典籍放到一起看,这种类似于“教练,我想打篮球”的创作思路也是有明显倾向的,就是将委托方的生活方式放到了特别低贱的位置,(在圣经中是不信,在灌篮高手里面是小混混,而在千岁同学里面是宅男,相比之下,信神、打篮球和现充则被抬到了高处)因而低位者需要向高位者祈求去获得更好生活方式。

因此,现充与宅男的对立依旧存在,只不过从势不两立变成了“现充的生活方式虽然比宅男强,但宅男也可以变成现充”,这就像是少革中,渴望成为王子的欧蒂娜一样:宅男可以成为现充,公主可以成为王子,但二者都没有离开原本的二元框架。最后安希跳出二元框架的离别,意味着这种对立的终结,这也许不是唯一解,但我认为千岁同学给出的绝非正解。

来自:Bangumi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图片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