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发布

即时快讯 0

反射——过去与欲望

  高中生夜守光第一次步入深夜时,霓虹灯的倒影在柏油路上拉长了他的身影,仿佛一个孤独的灵魂在凝视曾经的自己。他逃离了白昼的规训和校园的人际关系,投向夜晚的怀抱。这一次选择,并非一时叛逆,而是源于过去积累的迷茫。白天的生活对男主而言仿佛一面无趣的死水镜子,映不出未来,也照不出真心。于是,他渴望在黑暗中找到新的自己,渴望一种超越平凡的存在。然而男主真正追求的,或许不是超自然的力量本身,而是一份对生活的掌控感和自由感——一种弥补过去遗憾的欲望投射。

  相伴在夜色中的七草荠,则是另一种“反射”。她表面上大大咧咧、享受及时行乐的每个夜晚,对恋爱一知半解,却似乎毫不在意。这种对情感的漫不经心,正是对自己过去的一种反射式保护。她完全不记得自己身为人类时的生活,一个没有过去记忆的人,会选择活在当下。荠的率性和贪玩,像是在用今夜的欢愉填补往日的空白。
{dmmz}反射、裂痕与夜
  莺馅剧情是第二季最重要的篇章之一,莺馅的欲望并非抽象的正义,而是对一种特定倒影的彻底歼灭。她追捕吸血鬼,是一种强迫性的行为,试图打碎每一面可能映照出她父亲影子的镜子。她戴着父亲遗留下来的眼镜 ,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她那个试图抹去的过去。她的世界观是其创伤的直接、僵硬的反射——所有吸血鬼都是怪物,因为对她而言最重要的那一个变成了怪物。这个怪物挑战了她身份认同的根基,因为她的身份完全建立在她个人苦难的普适性之上。

  与莺馅被过去所定义不同,女主七草荠是吸血鬼母亲七草春和人类父亲结合所生的独特存在。与其他由人类转化而来的吸血鬼不同,她没有人类的过去可供遗忘或怀念。她的母亲在生下她之后,因为不再吸血而很快去世。这种出身使荠在吸血鬼社会中成为异类,也让她没有常规吸血鬼那种来自人类时期的“遗物”弱点。对于人类或由人转变的吸血鬼而言,爱根植于记忆、共同经历以及人性本身,而这些恰恰是女主所缺乏的。身份不仅由记忆的存在构成,同样也由其显著的缺席所塑造。她被一个空洞所定义。普通吸血鬼的身份,是通过“转化”这一行为建立的,是与他们人类过往的一种决裂关系。但女主没有这样的过去。她的身份不是从“什么”转变而来,而是一种静态的“所是”。她无法将爱理解为一种人类情感,因为她没有任何人类所处的经验。

  男主的欲望经历了一次关键的“反射”。他最初想要“成为”吸血鬼的愿望,是他自身青春期倦怠的投射,一种本质上以自我为中心的逃避冲动。因为“白昼”是无趣和令人不满的,所以“夜晚”一定更好 。成为吸血鬼是实现永久逃离的手段。但真正的解脱并非找到一个可供栖身的新世界,而是在你当前的世界里,找到值得为之奋战的东西。男主的欲望从“成为”到“守护”,他被卡在最初自私的欲望和全新、更成熟的保护本能之间。

裂痕——关系的错位

  第二季的核心冲突,在角色们的身份与关系中制造了根本性的、看似无法弥合的裂痕。叙事从“他们能否在一起”的简单悬念,转向了“他们可以/应该在一起吗”的问题所在。

  本田芜与七草荠之间的关系错位是显而易见的,芜是照顾荠成长的监护人,几乎扮演了母亲甚至可能是姐姐系的角色。然而由于芜与七草春曾有过复杂的联系,这层长辈身份从一开始就夹杂着纠结的情感。芜面对女主时,既有对晚辈的关爱,又难以抑制将荠当作七草春替身的私心,并不时露出近乎暧昧的神情。她表面依旧强作洒脱,但独处时会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做好角色本分。这个错位的根源,是芜将未了的私情投射到养女身上,既不公平,也无法长久维持平衡。所幸女主并未戳破芜的错位情感,这既是女主善解人意的一面,也是她对复杂人际关系本能的回避。她习惯用模糊的态度弥合裂痕,而不愿刀刃相向戳穿真相。正因如此,这对亦母亦友的关系才能在摇摇欲坠的平衡中继续前行。然而裂痕仍在,稍不留神便会重新崩裂。
{dmmz}反射、裂痕与夜
  相比之下,莺馅与主角们的初次互动是纯粹敌对的。莺馅以成年人自居,语气冷静地告诫光远离吸血鬼的危险,似乎扮演着一个替光家长操心的角色。但她仍透过自己创伤的滤镜看待他们,眼中只有怪物和潜在的受害者。莺馅与吸血鬼之间的裂痕是意识形态层面的。缓慢弥合这道鸿沟的过程,是本季主题的核心内容之一。她和女主共享的过去在第二季被揭示,这些裂痕往往建立在被遗忘的连接之上,但治愈不仅需要宽恕,更需要回忆。而男主却夹在中间,一边是人类社会理应遵守的观念,一边是夜晚中潜移默化的爱情友情。他虽然离开了“白昼”的世界,却未被“夜晚”的世界完全接纳。他存在于裂痕本身之中。这种身份上的裂谷,是青春期疏离感的象征。那种不属于任何地方,被困在童年与成年之间,被困在旧的自我与渴望成为的未来自我之间的感觉。主角要么回归原形,要么完成转变。猎人与猎物的身份需要被重塑,仇恨与羁绊的界限也将重新划定。但在真相揭晓前,剧中的人物还只能各怀心事,在夜色下彼此试探。关系的错位带来了冲突与戏剧张力,却也让人物形象更立体。

夜——第三种状态,不是白昼的反面

  《彻夜之歌》最好的处理,在于其对“夜”这一概念的阐述。白昼象征秩序和光明,夜晚意味着混沌与黑暗。夜不再仅仅是白天的替代品,而是一种复杂的、道德灰度的“第三种状态”,一种既非全然光明也非纯粹黑暗的独特存在。在这个夜晚的世界里,诸多矛盾与裂痕反而找到了容身之所,角色们得以挣脱日常逻辑的束缚,展现出不同于白昼的一面。

  对男主来说,夜就是他的“第二人生”。在黑夜里,没有学校的钟声和人际的规训,可以不必假装成老师眼中的乖学生或同学眼中的怪人。夜赋予了男主一种中间地带的身份。他既未完全融入成人社会,又主动脱离了少年白昼的日常。每当夜深人静,漫步在空荡的大街,路灯将他的影子拉长,心中涌起的不是恐惧,而是久违的自在。这种自在,源自夜晚宽容的混沌,它不以白天的标准评判他,也不给他贴任何标签。深夜的游荡,正是他构筑自我身份的途径。

  对于七草荠而言,夜同样是避风港,却也是她唯一熟悉的故乡。作为人和吸血鬼的孩子存在,荠游离于两个世界的边界,她几乎从未体验过普通人白天的生活,却也并不完全认同吸血鬼的群体价值观。于是她选择在夜晚独来独往,不让任何一方轻易定义她。夜晚之于荠,不是白昼的反面,而更像一个平行世界。在那里,她可以既不像正常女孩那样成长,也不用像传统吸血鬼那般冷血生活。夜晚给了女主模糊身份的自由,她既可以开始玩电子游戏,也可以安静地坐在高楼天台发呆。一个不被人类规则束缚、也暂时抛开了吸血本能困扰的第三种生存状态。那些在白昼显得游手好闲、格格不入的行为,在夜里都变得理所当然,夜晚赋予一些人第二种生活。
{dmmz}反射、裂痕与夜
但这样的夜晚能持续多久?
{dmmz}反射、裂痕与夜
  夜,作为一种“第三种状态”,其定义就是不确定性。这是一个没有清晰说明书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唯一可行的生存策略,不是去寻求绝对的答案,而是去建立可靠的连接。对他人的信任,变得比对规则的了解更有价值。男主的存在与成长,完全依赖于他与女主等夜之居民建立的纽带。人类社会(白昼)建立在对知识和确定性的追求之上:规则、科学、社会规范。而夜晚的世界则积极地抵制这一点。那些寻求绝对确定性的人,比如试图证明吸血鬼理论的星见菊 ,或是对吸血鬼非黑即白的莺馅,都被描绘成具有破坏性或深受创伤的角色。在这里,人必须放弃对绝对知识的追求,转而学会在一个充满“可能”和“如果”的世界里航行。这正是“第三种状态”的精髓,一种永久的模糊状态。

  作为夜之居民的本田芜和莺馅,两人对夜晚的态度和存在状态将这种主题推向纵深。芜身为吸血鬼,按理说夜晚就是她的“白天”,但她却活得仿佛永远置身黄昏。对于芜来说,夜并非纯然的狂欢,而更像是一场漫长的自我放逐。她游荡在霓虹闪烁的都市夜景中,却常常神情恍惚,在白日梦与回忆间游离。对她而言,夜色是一种朦胧的灰调,那里她既不会被阳光刺痛,也看不清未来方向,只能徘徊在过去与当下交错的阴影中。夜晚让芜摆脱了身为病弱人类时的桎梏,却没能治愈她心底的伤。她停留在自己的精神长夜里,既不属于人世的欢笑,也不完全投身吸血鬼的猎食本能。这样介于生与死之间的存在,也是“第三种状态”的一种写照:夜使她永生,却也令她永远无法天真地迎接每一个新黎明。

  莺馅是夜晚的局外人,却选择将自己融入漫漫长夜。每当入夜,她才卸下日间那副波澜不惊的面具,露出执念深重的一面。莺馅将大部分人生投入到夜的狩猎中,于她而言,夜成了人生的全部意义所在——一旦天亮,她的目标便消失无踪,她也仿佛无处可归。莺馅选择夜晚,不是因为她喜爱黑暗,而是因为只有在夜里,她才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那是一个手握制裁之光,却行走于阴影中的矛盾存在。她不是吸血鬼,却也早已脱离了普通人的轨道。

  彻夜之歌的夜晚绝非只是白昼的反面,它更像是一块广阔的中间区域,孕育出那些无法在两极中安放的灵魂。它包容了光的迷茫、荠的孤独、芜的执念和莺馅的复仇。夜色提供了足够的隐匿与自由,让每个角色都能暂时脱离既定的角色宿命,去尝试触碰自己真正渴望的东西。

  过去的“反射”在当下制造出关系的“裂痕”,而学会在这些裂痕中生活,正是“夜”作为“第三种状态”的核心。当清晨的第一缕光亮再次洒下时,无论他们是否找到答案,这场关于反射、裂痕与永夜的故事,将在漫长的黑夜中留下隽永的余响。

来自:Bangumi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图片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