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际拓荒》这么一款独特的冒险游戏中,主角无数次经历着太阳系即将毁灭的前22分钟,前往星系的各个角落去探索未知而令人振奋的一切。
带着挪麦语的翻译器,主角在一段段碎片化的文字里了解着以前存在于太阳系的文明——挪麦人,这么一群被一个宇宙出现之前的信号(宇宙之眼)所吸引的种族。在循序渐进的摸爬滚打中,主角渐渐了解了挪麦人的经历、量子物质的特性、自己时光回溯的真相、以及挪麦人醉心寻找的宇宙之眼的位置所在。在一次次轮回中,伴随着飞船离开母星木炉星,主角来到过漫天黄沙的灰烬双星、内含黑洞的碎空星,水龙卷四起的深巨星,以及神秘诡谲的黑棘星;在四处冒险、与自己所属的outer wilds探险队的成员汇合、并探寻远古的挪麦人所做过的努力。故事的最后,谜底揭晓,宇宙之眼是一颗量子化的星球,当它被观测者真正观测到时,作为那个宇宙之前的信号,它将会把整个宇宙重启。挪麦人被宇宙之眼的信号所吸引,但宇宙之眼在短暂地发出信号后又立刻停止了下来,挪麦人只得采用了一种巧妙而惊为天人的方式穷举宇宙之眼的坐标。当太阳变成超新星时,他们的设备用巨大的能量将个体送回太阳系灭亡的22分钟前,无数次地自动发射一个探测器,直到它探测出宇宙之眼的位置所在。不幸的是,由于一颗彗星上携带的有毒气体,挪麦人在完成他们的计划前就被灭亡了。万年以后,在太阳真正灭亡之际,挪麦人遗留的装置起了作用,把主角送入了轮回,两个种族跨越万年携手合作,终于找到了宇宙之眼,在宇宙将要热寂、恒星批量毁灭的时刻,重新开启了整个宇宙。
整部游戏最令人动容的时刻,莫过于主角在进入宇宙之眼后,一步步搜寻他的探险队友、以及挪麦人索莱内姆,众人坐在一个统一的篝火前用各自的乐器开始合奏。在这个量子化的世界里,当一切的时间、空间终将归于虚妄,只有这份好奇心、这份探索的渴望如同篝火中心的火焰般永存。当分散在各个星球的篝火火堆融合成一个,众人各自的乐器小调汇合成了最美妙的乐音;寻找宇宙之眼,正是哈斯人(主角的种族)与挪麦人携手完成的史诗。篝火正是本作最核心的象征符号,火这种现象本身,就是智慧文明的表现,而火焰蓬勃的活力,也象征着众人在求知路上的进取与不屈意志;更进一步,篝火正是探索的本质,当无数探险家穿梭于宇宙各地时,他们可能身处截然不同的环境,却都在扎营处燃起同一捧篝火,烤上一个棉花糖,作为漫漫旅途的暂歇。而在重启后的新宇宙中,那份探索之心依旧伴随着无数文明;结尾CG中,探测器划过天际,一群新的智慧生命围绕篝火,持续着这份永无止尽的探索。
游戏从未明确地告诉玩家终极目标是寻找宇宙之眼,但玩家也依旧追寻着自己的好奇心,于无数次起飞和降落中,寻找着这个世界的秘密。全游戏流程足有十个多小时,但任何玩家最后都能用短短22分钟一次轮回的时间通关,这种知识锁正是这个游戏的魅力所在。飞船的日志在引导方面做得相当清晰,能够避免玩家进行无头苍蝇式的摸索,在杂乱的信息中为玩家理清思路。全流程下来主角的能力完全相同,制作组很好地隐藏了信息,从而让玩家在不断发现知识的过程中增进对游戏的理解;如此设计相当大胆,同时又侧面映衬了游戏星际探索的主题——一切都早已存在于此,只待你的发现。
我在上文赏析中一直未曾提到dlc的新种族鹿人,是因为我认为dlc虽然在情节上给予了原版补充,但并没有很好地融入原版的叙事结构。鹿人文明的主要剧情作用在于填上了一个关于宇宙之眼的坑——宇宙之眼不再发送信号的原因正是鹿人因为恐惧宇宙毁灭而把信号封锁了,是幽闭者短暂地放出信号吸引了挪麦人的到来。如此,一个双文明联手的故事被扩大成了三文明合作。然而,挪麦人和哈斯人的联系是相当紧密的,无论是大量的文本内容,还是在母星的矿场中挪麦人关于哈斯人原初形态的讨论,都在不断强化二者之间的联系与接力。与此相比,鹿人的描写只有图像信息,而且与挪麦人的连接点也极为薄弱,更像是勉强搭上的线,缺少了浑然一体的感觉。鹿人与挪麦人完全相反,鹿人在认识到宇宙之眼的恶果后开始了后悔,选择永远沉浸在它们原来的世界中;而挪麦人则以追求知识为唯一目标,哪怕追寻宇宙之眼让他们备受挫折他们种族中的那份求知之心依旧熊熊燃烧。然而,游戏是以主角(哈斯人)的视角为本位,关于鹿人与挪麦人的对比并没有被展现地很鲜明。鹿人dlc基本是原作篇幅的30%-40%,解密很难且全黑探索体验感非常不好,村庄类的地图比起星球类更容易迷路,飞船日志上的内容也起不到太多有效引导,叙事比重严重失衡。因此,无论是在情节还是玩法上,dlc都没有对原作形成有效补强,虽然在谜题设计上依旧亮点十足,但奈何体验感不太好,剧情与原作结合也不够紧密,无法形成一个整体性的叙事框架。
依旧,这部纯粹的知识锁游戏,是一封献给所有求知与探索者的情书。
来自:Bang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