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你拼命练习,努力努力再努力,却没能得到成果,这种事任何人都可能遇到!大部分事情都这样啊!我的脑海里总是冒出声音,告诉我努力可能会徒劳,愿望可能会无法实现,练得这么累却没有成果该怎么办!没能顺利达成目标又怎么办!但是,我相信只要努力,就肯定能有收获,绝对不是徒劳的。
——黄前久美子《剧场版 吹响吧!上低音号~誓言的终章~》
引言部分总感觉有些太长了,不过算了。趁着暑假完结之前想着完结一下京吹,没想到还是要打开word文档写篇小作文啊……2019年7月18日的我不知道大海的另一头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6年以后当我看完京吹的那种可惜。事先叠个甲,我个人是支持黄部长soli的,我(一个音乐白痴)和另外一位对音乐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都认为二号确实吹得比一号好,尤其是在协调性方面,这点很重要。但我总觉得如果要认真分析京吹三,京阿尼大改结尾:久美子丢掉soli,只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点。
黄前久美子:不失格的部长,不完美的结局
都提到久美子了,先讲她似乎合情合理。在这先引用小奏的几句话:“因为只要一放着久美子学姐不管,她立马就会吃大亏。”“我还以为你很喜欢做慈善呢。”“为什么你总是吃亏呢?”这些都是评价久美子的。三年级的黄部长比一二年级“成长”了很多,但与此同时,因为变成了部长,变成了要找到未来职业规划的人,顾虑就会更多,从而导致她“性格恶劣”——也就是直来直往的设定被弱化了,这就让她在转校生真由面前有所保留——因为她看到了以前的自己。
关西大会的落选也是同样的原因:对自己出路的犹豫与对真由可能比自己强的担心,种种繁杂的思绪加在一起,让她丢掉了第二次的soli。实际上,ep12末尾给久美子失去全国soli的理由,也大差不差:因为不去音大的迷茫流露到了表演中。那么换句话来说,不加掩饰的、原本的久美子,反而在各种地方都具有优势——从人际关系上来说,她每一次都把坐在她对面的人分析的那么透彻,无论是久一年的明日香,久二年的丽奈还是久三年的真由;从演奏上来说,京都府大会的soli也在部分原因上拜其所赐。虽然久美子错失了全国soli,但在她的领导下,北宇治的吹奏乐部真的是在蒸蒸日上,一路冲刺拿到国金,这里面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来自于久美子这个能在部员低落时及时注意到并及时干预的好部长,在这一点上就比某些压力怪干部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从这一点来说,久美子就算没有soli,对社团的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在另一个世界里的吹三拿到soli那就是在锦上添花,圆了属于她自己的梦。
所以这就扯回到原本的问题了:吹三为什么要久美子丢掉soli呢?如果吹三的高太尉投给了久美子,会是什么样子?高坂和久美子在大吉山上畅谈,丽奈“其实我听出来了是你,久美子的音乐,我怎么会听不出来呢”的这句话放在这里才像是三年的“告白”而非反复横跳的黑色幽默。如果久美子的遗憾,高坂的后悔都是青春伤痛文学的论调,那还不如把国金改成国银把这个伤痛的青春贯彻到底。不过再怎么说,既然剧中久美子已经在剧情的大手下说出“这就是北宇治的最强阵容了”,我又能有什么好说的呢——久美子伟大,无须多言。
高坂丽奈:soulmate失格,领队失格
诚然,久美子以一票之差输给真由是很遗憾是很不甘心,但是,又是谁投出了那决定性的51:50呢?是我们的高太尉啊!身为京阿尼从第一季就开始塑造的高黄soulmate,第三季里她的转变不可谓不大。从我个人看来,高黄在第三季以前一直是互相扶持,互相“开窗”的。但一到吹三,高坂就像变了个人一样,严格遵循两个凡是方针:“凡是泷升做出的决策,我都坚决维护;凡是泷升的指示,我都矢志不渝的遵循”,变成了一个忠实的泷卫兵。她前半集能希望久美子拿下第二次soli,丢掉soli后又因为是泷老师的判断所以“无论结果如何,我都觉得这样是最好的。”她能为了泷升的决策和秀一吵架,也可以因为久美子提出自己对选拔的疑问直接冷冰冰抛出一个“部长失格”狠狠压力,虽然最后和好了但是整件事情莫名其妙的,能猜到原因,又完全无法理解她为什么突然红温,可能京阿尼受限于季番的长度导致这一段处理的不太好,不过这就已经脱离高坂丽奈本身的问题了,还是最后再聊吧。
可以说,在我个人看来,高坂丽奈的角色塑造同吹一吹二相比是极其失败的,为什么呢?鉴于在真的观看吹三之前已经从不同的地方大概得知了结局,我决定搜集一些或许能称之为“回旋镖”的素材,结果十分震惊。 “我希望一直到全国赛,都是我们两一起吹多重独奏。我坚信这样的话,我们一定能拿到全国金奖。”这是高坂在吹三ep6对久美子说的话;“我话说在前头,全国赛我也打算和你一起吹。”这也是高坂在ep8对久美子说的话;“我会不开心,因为我已经决定,最后要跟你一起吹多重独奏了。”这还是高坂在ep12对久美子说的话。这一切的铺垫,一切的回旋镖,让明明听出来了哪个是久美子,却依旧坚持自己所谓的“本心”,说出“我还没投票呢”这句传世名言投给真由,在大吉山上又极其后悔的高坂,呈现给观众的只是一个表里不一,背刺挚友的陌生人,而不是一个与黄部长互相支持的合格的领队,更不是一个和久美子惺惺相惜的soulmate。
泷升: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还是甩锅给学生
说完了泷卫兵高坂,我们再来看泷升本人。在第一季中,泷升初来乍到却人狠话不多,仅凭几招便把久零年的混乱变为了久一年的奇迹全国。虽然这里面肯定不只是他的功劳,但是泷升在其中的运作,包括让一盘散沙的吹奏部认识到什么是合奏,作为一个新人指导老师可以说是非常亮眼的。他的这种表现,给三个年级,尤其是久美子一届的部员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他们对泷升怀有极大的信任。
但到了久三年,这种信任的底层逻辑出问题了。新入生不理解泷升的换人决策,三年级的老人也开始犹豫不定。久美子从“不过,我觉得泷老师总是会着眼全局,考虑怎样才能演奏得更好的,我觉得应该相信他的判断”到“只是觉得跟去年和前年不同,很多时候都难以理解他的判断依据”就能说明很多问题。同样是吹三,在决定釜屋和彩月时,大家都对实力弱于彩月的釜屋上场议论。但泷给出了自己的看法:釜屋虽然技巧不如彩月但音量很好,能顾上整体的平衡。在这件事上,他的处理有理有据,符合吹奏部“合奏”的需求。但大多数时候,泷升“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从选曲到选拔再到soli人选,都丢给底下的学生决定。不用想,身为一个成年人,一个指挥,一个著名演奏者的儿子,他的分析与判断的含金量,再怎么说也会高于坐在台下的高中生们。但他选择了撒手不管,某种程度上埋了“部内氛围不合”的雷,让部员相互顾忌,相互怀疑,甚至影响全国赛。虽然最后这种最坏的结果由于黄部长这个“最大受害者”的宣言并未成真,泷升也还是一个优秀的指挥,优秀的“指导老师”,但已经不再像久一年那样是个优秀的社团顾问了。
黑江真由:进退为难的转校生
不管再怎么说泷升的功与过,他的意见最后还是要反映到吹三冲突里的另一个核心人物——转校生黑江真由。作为“三年级的新入生”,她一开始在社团里的位置是非常尴尬的,尤其是在大背景日本下的论资排辈现象,就算她是三年级,但她在北宇治的时间确实不如久石奏等二年级生。所以在ep7泳池回以前,她就是前期久美子的翻版,和谁都是表面上的亲近,却无人能触碰到她真正的本心。“要是轻易卸下心房,会被蛰”,在眼尖的外人久石奏看来,这就是真由的真面貌。其实真由也有苦说不出,清良的经历让她的性格变得谨小慎微,不愿与人深交也是其中的一个体现,因为不深交就不会伤害。所以当一次次真由问久美子“需不需要我退出”的时候,从常理上看这就是在给久美子施加压力,让久美子承认水平不如自己,但换个角度想,正是因为真由希望“和大家一起愉快的吹奏”,担心自己不退出抢走soli毁掉久美子的期待,又担心自己贸然退出会让久美子陷入舆论风波当中,才会显得这个角色如此别扭。直到soli决战前,也就是ep12前半集中,“至少,真由你的演奏,可不是那种什么都不在乎的人能做到的”,黄部长的一番话,才让真由彻底敞开了心扉,让二人在短短一瞬从soli的竞争对手变成了互相谈心的好友。
无论真由的性格如何,亦或她到底是真心还是无意,黑江真由就是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并且在此时的北宇治很吃香——实力够硬。毕竟来自强校清良女高,能力自然有保障。更何况久三年的北宇治比前两年还要认同并贯彻“实力至上”主义,那么她和久美子打擂台赛也是合情合理。“久美子学姐和黑江学姐的能力几乎没有高下之分。”“但是黑江确实有不下于你的实力,再加上泷老师的个人判断吧。”“但是,小绿我觉得真由和久美子你的实力相当。”从这些评价中也能看出来,久美子和真由的实力就是五五开,本身选谁确实都无所谓,但编剧的大手确实是给久美子和真由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对此我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毕竟该骂的早骂完了不是吗?
冢本秀一:无形而不可或缺的空气
深陷soli争夺中心的几人再扯下去估计也是没完没了,还不如跳开这个旋涡,看看被边缘化的男主冢本秀一。作为久美子的青梅竹马,秀一的戏份在一二年级时可谓是被大幅删减,至于为什么,还是看看远处的高黄吧。京阿尼为了渲染高坂和久美子之间的关系选择进行路人男主的养成方法,出镜频率甚至有没有进藤两口子高都是个问题,以至于我每次看到他都要惊呼:你是?但在久三年中,秀一当上了副部长,与久美子和高坂一块治理社团,终于有从幕后走到台前的机会了。所以在吹三里,秀一更多是以一个得力助手的身份出现在久美子旁边。在领导组意见统一的时候,他可以给上台作部长发言的久美子加油;而当领导组理念不合的时候,只有秀一能质疑高坂的想法并直接与其沟通:“这我知道,但还是会觉得水平完全相当的话,应该优先三年级生啊。”虽然默默无闻,但秀一其实是整个社团里最关心、最支持也最理解久美子的人,倒不如说秀一的想法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久美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他存在感是不高,但会聆听久美子的倾诉,会尊重久美子的看法,会在全国soli选拔的时候坚决地投给二号久美子。所以,身为空气系男主又怎么样呢?默默支持,默默关怀,这就是冢本秀一的人格魅力,难怪加藤叶月对他一见钟情。秀一用自己的纯情与温柔,像无形却必要的空气一般,在久美子每一次的情绪爆发时作为镇静剂,帮助她,关怀她。虽然和其他人相比,秀一的段落确实写的有点短,不过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或许就是他在京吹里的定位吧。
久石奏:一万个心眼子的大“忠臣”
其实我认为,从久二年剧场版到吹三,久石奏算得上是一个塑造很成功的学妹。比久美子低一个年级的她总能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所在,而且往往准到离谱,这或许就是为什么我在这里引用了很多遍她的话的原因吧。小奏就像是一个人精,话里话外都在阴阳,却始终高举久美子大旗不动摇。毕竟从小奏入部以来,黄部长这个学姐就在很多地方帮过她,也曾给她“开过窗”——刚入学她的境遇某种程度上像来年的黑江真由,要和比自己在这个学校多待很久并且德高望重的队员争夺出场机会。而小奏的选择也差不多:“要不要我放水呢?”这种话当然会激起真心为社团和学妹着想的夏纪不满,认为小奏在顾虑人情。但戏剧性的是,久石奏在初中的时候是个坚定的“实力至上”主义者。她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击败了当时的学姐,得到了上场机会,然而比赛结果却不尽人意,赛后饱受着“既然都这样了当初还不如换学姐还上呢”的流言蜚语折磨。正因为有过这样的不愉快,才让小奏在刚入部时试图选择“放水”。但就像京吹里一贯心事重重的部员一样,她和久美子上演了一出雨中追逐大戏,也正是在这里,她被久美子和夏纪的真诚所感化,才决定认真参与选拔。就算止步于关西大会也没有人指责,有的只有学姐对学妹的关心。
这之后,小奏就作为久美子在部员中的左膀右臂,支持训练的推进。久石奏和久美子的关系,就像是优子和香织的关系:同样是学姐学妹,同样是被新人抢走志在必得的soli。当飞了三年的回旋镖真正打在久美子身上的时候,能真心陪在她身边,“求她安慰的”,也只有小奏了。这个看着很不老实的后辈依靠自己的敏锐和心机,与她在久美子面前不经意间表露出来的真实一面,成为了黄部长的智慧锦囊和缓释胶囊。那么,黄部长才会把来自明日香的“传国玉玺”《吹响吧!上低音号》教给她而非一样想学的黑江真由,应该也是对小奏的认可——毕竟,一直都是久美子为明日香、高坂、真由和彩月等一干部员解开心结。能真正踏入久美子内心,为她“开窗”的,应该只有这个一万个心眼子的可靠后辈了吧。
选拔制度:实力至上的功与过
说了这么多人,为什么不再看看泷升带来的选拔制度呢?久一久二年的一年选一次让放松多时的部员体会到了“实力至上”主义的社团,随之而来的连续两年连金更让部员坚定了“实力至上主义”的正确性:有了它,北宇治绝对能拿全国金!
于是久三年,在吸取的前两年差的那“临门一脚”的经验教训之后,“铁”三角决定每场比赛前都筛选一次。这个举措的本意当然是好的,让没被选中的队员有着继续下去的动力,在无形的竞争中提升部员的整体水准,如果唯结果论的话这个举措的成效当然也是好的,毕竟北宇治这一届可是从久零年的进不去关西到拿到全国金。但是,这个措施真的好吗?不如说真的执行好了吗?部员一开始确实是干劲满满,但在越来越紧张的日程,越来越重要的比赛以外,还有一个严到爆炸的压力锅领队带着训练,谁的心态能不炸?
看看所谓“实力至上”的多次选拔的效果吧!ep9的声部长会议里提到关西落选的人很消沉,那很明显这样就和原本的理念——保持部员演奏的动力南辕北辙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多次换人在心态上的作用甚至不如久一时期,毕竟当时的Team MoNaKa没有谁因此而过多的沮丧。当时的实力至上选拔是什么?是水平高的人就能心安理得的坐在soli的位置上,比如说高坂丽奈的独奏。虽然香织是三年生,但实力确实明显不如数值怪高坂,那这么安排无可厚非。但久三年的实力至上好像就变了,成了两个有实力的人都没办法心安理得的坐在soli的位置上——“黄前久美子部长soli是不是存在黑暗交易”“明明实力差不多,黑江真由一个转学生怎么敢抢部长位置的”。当实力至上主义陷入到进退两难的怪圈当中时,我们是否也要看看被抛弃在冷板凳上的“人情”呢?话又说回来,正是久零年部内人情至上导致的松散氛围,才有了蓝徽的退部危机,从而让“读空气”这个日本社会的“优良传统”被刻意避而不谈。所以我个人认为,零年和三年是两个极端——零年的人情至上构建了一个相对放松的环境却缺乏上进心;三年的实力至上成功拿到国金但部内氛围危机重重。从这点上来说,这两年又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呢?无非是一个有金一个轻松罢了,都构建在牺牲许多人的个人感情之上,更没有做到泷升自己说的那句“以音为乐,才为音乐”。
久三年的“实力至上”主义带来的结果让部长久美子、副部长秀一和领队丽奈的领导层矛盾逐渐浮出水面。丽奈稳定发挥:“我觉得不想努力的人就不用管他们了”,秀一和久美子本质上意见一样:“所有人在一起才是北宇治”,但只有秀一才能直接找到丽奈反驳她,久美子则被卡在了名为人际关系的夹缝中,只能表面上同意高坂,但同意之前的“迟疑许久”也能说明她的看法。此时本应意见一致的三位领导人员已经在内部产生巨大分歧了,那更不用指望部员对此毫无疑惑。毕竟100个人远大于3个人,那么对选拔标准的看法肯定方差更大,影响训练也就理所当然了。
站在上帝视角,作为观众的我们又能真正说明白所谓的“实力至上”的标准又是怎么一回事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吹三中对它的定义实在是太过宽泛了。如果说单纯以个人的能力好坏为标准,那明明大号整体实力完全不如上低音号的三个人,为什么不让更强的上而是从上低音号中删人而填补大号的“音质的空缺”呢?这样的话,似乎又是以整体配合度与协调性为标准了,但其实更不合理——好的音乐是能并且要传达感情的。丽奈和久美子作为从久一年甚至可能初中开始就一同练习的“伙伴”,二人之间无论是情感交流、配合程度还是对互相音乐的理解肯定远优于磨合了不到一年的黑江真由。况且,我在开头也提到了,我和另一位朋友都认为二号的协调比一号更理想,音乐更柔和,那么,在这个时候,为什么又不考虑到情感和协调对于多重独奏的重要性呢?或许选拔标准的不统一,是让吹三的实力至上主义令人不解甚至反感的原因之一。
借用泷升亡妻说的那句话:“他们可不是石头,而是人。”人是感性的,而实力是绝对理性的,二者的互相冲突造成了吹三选拔中的“低气压”氛围,引发了部员的不满与担心,推倒了第一颗多米诺骨牌。
京阿尼:大改原著情节的双刃剑用错了方向
事实上,京阿尼对原作的修改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就好比《中二病也要谈恋爱》里面的两个原创角色特点十分鲜明,算是很成功的一个大改编。那么为什么被称为“原作粉碎机”的京阿尼在京吹三里面粉碎了久美子的梦想呢?答案或许藏在京吹一ed中的那句耳熟能详的词——“高扬感”。原作武吹,包括京吹的前传,呈现了努力就会有回报的过程,正像京吹二op里的那句话:“如果努力的尽头就是奇迹,那这个界限由我来决定。”正因前传如此,观众对吹三的期待不过是普通和理所当然——有难过、有矛盾、有困难,但同时也有欢乐、有满足、有成功。但是京吹三的改编推翻了前作打好的基础,选择了另一条路,也就是“伤痛文学”——青春总是会有遗憾的。无论是久美子的soli落选,高坂丽奈无法得到回应的喜欢或爱,久石奏对前辈的同情与可惜,都试图在说明:“哪有什么一帆风顺,哪有什么完美无缺,有遗憾的青春才是青春。”从创作者的角度看这当然没问题,但问题是,作品是面向观众的。如果只要作者认为是优秀的作品就能下定论的话,那我还费劲写那议论文干什么,反正我觉得我好我就是好,动漫也是同样的逻辑。一部好动漫,一定要了解受众群体,了解受众想在这部作品中看到什么,想要这部作品讲述什么样的内核。
那么看回到京吹,作为观众,我们想看到什么呢?至少我想要看到的是在原作武吹本就处理不当的久三年,京阿尼通过某种手段大刀阔斧改编向前,不管是为久美子的soli,北宇治的国金还是京吹这个ip,都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很明显,吹三并没有做到这一点,用一个50:51的,令人莫名其妙的落选,给所有期待着大团圆结局的观众迎头泼了一盆冷水。 “青春伤痛文学”固然没错,如果叙事清晰,逻辑完整,动机鲜明,情感诚挚,说不定这种改法才是最具有内涵的,因为观众对于一味“包饺子”的大团圆结局确实会陷入审美疲劳,而主动求变往往会带给观众一种惊喜感。但问题是,哪怕有困难,哪怕有迷茫,吹三前半部分的基石似乎都落在了久美子对全国soli的志在必得,这就导致对于丢失soli的情节显得无厘头,更别提高坂丽奈的谜之操作了。诚然,我能理解石原立也和花田十辉的想法,也认为京都动画的精髓就在于它敢于尝试,正如漫无止境的八月和小城日常的清明上河图一样。可是前文的“惊喜”不是“惊吓”,现在吹三的感觉,就在于它不上不下,卡在这里了——没有为久美子的落选设置最基本的逻辑链条,也没有为高坂选择真由安排一个能说服众人的理由。在我看来,这是吹三结尾争议性极大的主要原因,因为观众看不懂人物在干什么,说不清剧情在讲什么,想不通内核要表达什么。创作者没有填补好与观众之间的理解鸿沟,而是单纯觉得“这么改好像很不错”,才让京吹三的结局改编吃力不讨好。其实要想改好改合理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难,如果京阿尼真心想要表达“青春伤痛”的遗憾,不如从高坂丽奈这个“特别的人”的内心视角下功夫,仔细刻画出她在50:50时内心对真由和久美子选择的纠结与做出最终决定的理由,从多角度塑造立体的她:她是“泷卫兵”,但更是黄部长的soulmate,正如同一二季所表现的一样。同理,也可以让泷升在选拔前后尽到老师的义务。指挥训练只是最基本的,安抚部员情绪,解释选拔标准,这些都应该是社团指导需要做的事,而不是久美子让一个人扛下所有。将人物的行为与他们的性格合理对应,或许才是另一个世界的吹三改编破局之法。说到底,“不要美化那条没选择的路”,但也不代表现在的路完美无缺。
与吹三相比,京阿尼全盛期同系列的《利兹与青鸟》可以说是六边形战士。无论是对伞霙二人不同性格的把控,对前期剧情的呼应还是对于声音画面中无形传递的情感,《利兹与青鸟》所做的只是认真讲好两个人的一个故事。不可否认,《利兹与青鸟》的内核也是“不完美的”:霙有前往音大深造的实力;而希美的实力却无法达到音大门槛。无论是霙去普通大学还是希美去音大,亦或是二人分隔,都绝对不是完美的结局。但为什么《利兹与青鸟》没有陷入吹三的争议怪圈呢?正因为它的剧情与人物塑造是互相符合的。京阿尼在《利兹与青鸟》中可谓下足了功夫:用近乎完美的背景音乐,稀少而精炼的对白,反复出现的“笼中鸟”比喻,精心打磨的人物动作与神态,合适的画面视角……完美地体现伞霙内心的想法与思考,让我们看出希美的犹豫,也能看出霙的成长:“神啊,为什么要教给我打开笼子的方法呢?”这就是《利兹与青鸟》与吹三不同的原因——我们可以共情伞霙面对关系与出路的内心纠结,却没办法理解为什么高坂丽奈选择了黑江真由。这也再次证明了一点:京吹三的失败并不在于久美子输掉soli,而在于它极为突兀的人物刻画和剧情走向——好的内核只有和符合逻辑的剧情与立体饱满的人物一起,才会达到1+1+1>3的完美效果。
开头似乎说过,争议性的结尾只是京吹三问题的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就是篇幅长度。久三年既不能像久一年一样,用整整两季的时间把原作情节与改编娓娓道来;也不是像久二年的剧场版一样,单纯针对一到两位新人加以充分的描写,人物形象塑造的可谓是少而精。到了吹三,我花了十三集仍旧没搞明白新人到底谁是谁,谁又做过什么事。简而言之,吹三外加改编的剧情体量远大于一季中能清晰表述的信息量,没有办法细致刻画人物弧光,没有办法认真进行剧情衔接……如果没有那场大火,吹三的剧情分成吹三吹四,或许剧情会完整,逻辑会清晰,人物会立体,感情会饱满,立意会深刻。但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除非出一个if线,否则也不太可能有一切重新来过的机会了。
结语:面对不完美,接受不完美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一大堆,我自己都感到吃惊,没想到对京吹的一点碎碎念能说这么多。写这篇的目的不是想为了给京吹三找补什么,只是觉得这个令人可惜与不满的结局,不说点什么好像有点不合适。仔细想想其实挺感慨的,黄前久美子丢失的soli是她青春不完美的句号,京吹三的暴跌是这个ip不完美的句号,19年的那场大火是京阿尼全盛时期不完美的句号,试问还有什么作品能做到打破次元壁的遥相呼应呢?这三重不完美的遥相呼应,才是我们为久美子、为京吹、为京阿尼叹息的根本原因——或许久美子的命运就是京吹的命运,更是京阿尼的命运吧。从宏观视角来看,世界上不完美的结局多着呢,不好看的续作多着呢,不如意的事情多着呢,多一个吹三不多,少一个吹三不少,只不过吹三结尾的失败令人惋惜罢了。再怎么不完美,再怎么想改变,句号依旧是句号。既然都这样了,那或许还是顺从你吧。毕竟老是为着过去的不完美或伤心事念念不忘,不如放下执念,吃个饭,睡个觉,找个新的目标,尽力为它画上圆满的句号。
思来想去,感觉碎碎念的结尾写的不太好,不过算了。或许这样子,也算是某种意义上对京吹的致敬吧,
来自:Bang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