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電腦經常會使用「打孔帶」,一種有著無數孔洞的長條紙帶,作為紀錄和傳遞資訊的媒介。而最近日本網友們就討論起了,在以前的動畫作品當中,常常會出現科學家接收到這種紙帶之後,直接用肉眼確認傳來了什麼訊息。然而現實真的有人能夠不經由電腦讀取,光看紙帶上的孔洞排列,就知道上頭寫了些什麼東西嗎?以下就跟著宅宅新聞一起來看看,日本網友們的討論吧~~
原汁原味的內容在這裡
「以前的動畫裡面,經常會出現這種閱讀紙帶的科學家,但實際上真的有人能讀得懂這種東西嗎?」
這位暱稱「X68PRO-HD」的日本X網友,最近發文聊起了以前的動畫當中,經常會出現一種「閱讀紙帶的科學家」,讓他很好奇真實世界到底存不存在這種人……
各種老動畫、老特攝劇中閱讀紙帶的人
這種紙帶稱為「打孔帶」,早期的電腦會藉由紙帶上面打出的無數孔洞位置,作為紀錄和傳遞資訊的媒介。
現實的打孔帶
這個話題隨即引發日本網友們的熱烈反響。許多人都認為這只是一種演出手法,現實根本不可能有人光憑肉眼觀察孔洞,就能夠理解紙帶上的訊息……
不少網友還立刻聯想到,出現在《七龍珠Z》劇場版,《ドラゴンボールZ 燃えつきろ!!熱戦・烈戦・超激戦》當中的章魚科學家這位角色……
章魚科學家(タコ科学者)
然而也有一些網友表示,其實只要習慣了打孔帶的編碼以後,比較簡單的訊息的確光憑肉眼就可以讀得懂了!
「我有個朋友以前真的會讀打孔帶……不過他早就退休就是了(苦笑)」
「我以前也會讀。因為只是簡單的5位元編碼,那時候都把編碼表背起來了。當時也會用膠水跟剪刀剪貼紙帶,還能自己用手打洞呢。」
「因為是8位元的 ASCII 編碼,其實只要像記摩斯密碼那樣,稍微訓練一下就能讀得懂。真懷念那台FANUC的紙帶打孔機。」
「在早期那個使用打孔帶的時代,這種洞的排列模式是可以讀得懂的。譬如這卷紙帶是用8位元的EBCDIC編碼打孔的。」
「這是二戰期間,同盟國的電傳室。可以看到女性操作員正在閱讀紙帶。那時的電傳打字員是可以用肉眼直接讀取紙帶的。因為戰爭導致男性人手不足,所以女性在後勤支援工作相當活躍。」
「我媽年輕的時候有用COBOL做過程式設計,她說當時電腦就是輸出這種東西。她還說以前只要用手觸摸紙帶,就算不看也能讀出內容呢。」
(@д@)真的太佩服以前的電腦工程師了啊……
本文采集于:宅宅新闻 /部分資料來自網路 ( @CZ662Ctogetterいらすと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