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PSYCHO-PASS サイコパス新世界より》反乌托邦作品中,人们究竟在反抗什么

瞳瞳 0

吐槽《PSYCHO-PASS サイコパス新世界より》反乌托邦作品中,人们究竟在反抗什么

关于动漫:《PSYCHO-PASS サイコパス》的观看评论:

吐槽《PSYCHO-PASS サイコパス新世界より》反乌托邦作品中,人们究竟在反抗什么

关于动漫:《新世界より》的观看评论:

乌托邦是人类的理想乡,但所谓的理想乡究竟是谁的理想乡?是大多数人理想的集合体还是全人类理想的集合体?而满足了每一个人理想的地方,人类是否还有理想可言?
在无限接近于乌托邦的社会中,社会的秩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和平的假象中总会出现拥有着特殊个性的个体,他们独立于体制,置身于体制外的他们无法被体制所管理或约束,在这些个体的行动下,揭露了尚未达到完美状态的乌托邦的本质或是缺陷,所谓的乌托邦无法满足每一个个体。社会中总会有与群体产生较大区别的个体,在新世界或是心理测量者中,在这里我先称其Psychopath,毕竟针对无限的个体很难去一一细分。也就是精神层面上与大多数人有着较大区别的个体,这些个体不断地挑战着法律,或者说他们缺少对规则的认识。或是由基因等因素导致,或者说是对人类这一生物本身的发问,他们不断地冲击着不完善的秩序。在作品中的代表则是槙岛圣护想由自身的意志去生活,恶鬼无视了社会的基本规则而对社会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在此便会发现,社会中最不稳定的因素或者说最大的变量便是人类本身,其个体的差异性巨大,为了不断地完善秩序,需要不断的收集特异个体的信息然后进行完善。而在完善秩序的这一过程中,毫无疑问需要人类的参与。不完善到完善的距离是无限远的,因为需要无限的去补完所有的细枝末节,而在完善真正达成之前,都必须要人类本身的参与,因为此时的秩序仍然存在漏洞,无法绝对的自行运作。

到了最后,便会发现法治的背后是人治,而且是一个为了大多数人而牺牲少数人的社会,以及对真相的掩饰,这便是引起反叛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这些作品中需要脱离秩序管理的个体,或者说是秩序尚未包含或无法处理的个体,在作品中便表现为恶鬼或是免罪个体,他们作为无法被目前法律所制裁的对象,掀起腥风血雨的同时也在揭露着法治的真相,另一方面也明确体现出所谓的法律无法做到尽善尽美,在这种高度秩序化的社会中只能不断地发现问题并打上补丁这一种方法,而每次漏洞的出现又会伴随着社会的动摇以及革命的诞生,因为于错误的基石上已筑起高楼大厦,若想改变便只能打碎地基。打着法治的名义去执行人治,这一事实本身或许就足够让社会崩溃,但往往在这类作品中则存在另一层枷锁,就是推翻了这一社会究竟会不会有更优解。
我认为来自新世界与心理测量者是高度相似的,两部作品都抛出了类似的问题。既无法根本解决脱离体制的个体,也就是恶鬼和免罪体质者的诞生对于社会的影响,又无法将如今需要隐藏真相的社会颠覆重建,在如此的循环中往复更显的绝望。相较于来自新世界而言可能PP所构建的社会还能进一步通过收集免罪体质者的大脑进行完善,但对于个体拥有颠覆国家的新世界来说则更偏向于无解的问题。假设赋予免罪体质者更大的破坏力,西比拉系统也会放弃进一步进化的可能吧。

假设社会真的达到了绝对的完美乌托邦状况(我的一个熟人认为是社会生产力无限大,社会道德以及教育水平无限高),我认为绝对理想的乌托邦在某些层面上否定了人类的意志,假设一个存在一个绝对完美的理想乡,在这里能满足任何个体的任何物质上的愿望,社会存在着绝对完善的制度,这时存在主义的问题便会被一次次抛出吧。或许这也是自我矛盾的一种体现,人们几乎都追求着高生产力,高度自由的社会,但是当这样的社会真正到来的时候,也会不知所措。当我们的触摸到理想的尽头时,便是虚无。
这里插入另外一个观点,活着的意义是劳动,在任何愿望都能满足的世界中,仍然可以存在劳动这一选择,比如即使有已经组装好的高达,我也可以享受拼装高达带来的快感,类似于这种,
这里引用在架见崎中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若是在一台名为的机械(Aporia),人们可以通过其体验任何想要体验的,或者说在这一手段下,人类的一切愿望都会被满足,而且通过机器所构建的乌托邦是相对独立的,也就是属于使用者本身的乌托邦,不会与外界相影响,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上文所谓完美乌托邦的简化版。在这样的社会中,人类存在的意义被一一否定了,假如说甲的小目标是赚一个亿,那么在Aporia的帮助下,这一目标便不再是目标,也就是说任何愿望其实是无意义的。人们在Aporia与现实中踱步,在意识到自身的价值不存在的时候,便选择了死亡。
所谓活着的意义,是不能被具象的东西所满足的,否则在未来的社会则会失去价值。而在无限生产力的绝对理想乡中,我们的一切物质上的愿望是无意义的。在这样的社会中,人类需要找到存在的价值。
这样的乌托邦,更多的是在精神层面上作为人类的对立方,人们所需要对抗的,是剥夺了我们理想的乌托邦。

本文来自Bangumi用户: 晓刻影寒 »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图片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