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威比斯达说起,用成人眼光审视低龄化动画片不可取

KeKe 0

从天线宝宝开始,到喜羊羊,到熊出没,再到威比斯达,几乎每一部幼儿向的电视剧上线,就有批判和指责的声音铺天盖地席卷而来,譬如低智化啊,过于简单啊,逻辑不严谨啊,等等。尽管这种声音不乏正确之处,但如果认真分析,就会发现,这样的观点其实是不够客观的,甚至可以说,带有一定的偏见。

从这些声音的来源来看,很明显,都是成年人发出的。也就是说,当我们在网上看到各种关于幼儿向电视剧的评论,其实都不是这些电视剧的目标群体发出来的。所以问题就来了,成年人是用什么标准来对幼儿向的电视剧进行评判呢?譬如,成年人觉得情节不合逻辑,有可能是因为成年人生活的世界更复杂,经历的事情更多,各种影视剧的观看经验也更丰富,所以在观看幼儿向的电视剧时,有时会不自觉地代入自己熟悉的评判标准。平心而论,这样的评价是有失公允的。

譬如,网络上吐槽巴啦啦小魔仙、喜羊羊以及熊出没等,都是以成人带有偏见的眼光去看待这些低龄化的动画片。

以《熊出没》为例,熊会说人话,并且人也听得懂,或者猫头鹰会在白天醒来,等等,于是有人吐槽其违反生物规则;此外,还有吐槽其太较真的,人和熊有时候会因为一个苹果开始“战争”。这些情节在成年人的眼中的确有很多不合情理之处,但在小孩眼中这些是合理的。熊可以说话,因为他们也是人类的朋友;小孩不懂那么多科学常识,然而知识的习得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猫头鹰会在白天醒来;一个苹果会引发争执,是因为在小孩的世界就有这样的争执,小孩子也可能因为一个小玩具而和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这就是小孩心性。

孩子的世界是很简单的,他们对这个世界有天生的丰富的好奇心,听故事,玩游戏,看动画片都是他们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当然,这个环节需要成人对其进行适当的挑选,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保证他们有丰富的内容获取,而这样的内容是要适合小朋友的。比如,是否是一部有想象力的作品?它是否是在宣扬基本的正能量?是否潜移默化里告诉孩子们一些基本的是非观?一些低龄化动画片的表现形式在大人看来,可能是非常低幼化的,甚至是“低智商”,没有审美趣味,不符合逻辑的,但是这样的内容的确是能让孩子收益的。

以威比斯达为例,不少人吐槽威比斯达的台词太幼稚,看着很尴尬;人设太幼稚,行为难以理解,没有逻辑。但是他们可以忽略了这样的一个事实,威比斯达的目标群体是4-9岁的孩子,并非是成人,或者说青少年。所以以成人的眼光看,很容易得出以上的结论。但如果我们从4-9岁的孩子眼中,我们可以发现从内容对孩子的影响来看,威比斯达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正义、什么事善良,塑造了地球青年正直、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积极向上的形象。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感受到什么是善恶,什么是良好的品质。此外,在鼓励正义、颂扬正义的同时,威比斯达也做到了寓教于乐。威比斯达对反面角色的设定是通过破坏地球来侵占地球,所以主角也是化身正义的使者,去打败坏人,维护环境。在孩子们为威比斯达叫好时,他们的脑海里也逐渐建立起一个宝贵的环保意识——我们要保护地球环境,像威比斯达那样去爱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再以另一部电视剧——《巴啦啦小魔仙》为例来看。这部低龄化电视剧其实受到很多小孩子的追捧,算得上国产儿童剧集中的成功典范,但是自其播出,就一直受到无数来自网络的吐槽、谩骂,说起情节幼稚,人设很智障,主角颜值低,造型杀马特……总之就是一片骂声。客观来讲,巴啦啦小魔仙的确不符合成年人的审美,但孩子们很喜欢啊,成年人这样吐槽一部面向儿童的作品是没有道理的。此外,巴啦啦小魔仙一直宣扬着邪不胜正的价值观,并颂扬小主角们不怕困难,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美好特质,这样的表现形式对孩子们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具有正能量的。

所以,对于我们成人来说,必须要摆正一点,给小孩子看的东西就必须要从小孩子的角度出发,我们要思考,他们能够接受什么样的方式?此外,他们需要的是逻辑严密,审美趣味高级高尚的东西吗?这恐怕不见得。小孩子喜欢的就是简单有趣的,符合他内心的美好向往,迎合其内心童真的东西。

由此看来,对低龄化的儿童产品,我们不能一味以成年人的眼光去批判,因为我们早已脱离了幼儿的语境,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观点很有可能是有失偏颇的。

低龄化的动画片可以有简单的情节,简单的制作,但不可以违背了“服务”幼儿的初衷,对幼儿有错误的引导。所以,我们也呼吁动画片分级制度的到来。动画片应该按照年龄来划分和制作,比如说幼儿期,儿童期,少儿期,少年期,青年期,成人期。比如《威比斯达》本就是低龄化的设定,也就适合处于儿童期、儿童期的孩子观看;《熊出没》和《喜羊羊与灰太狼》就比较适合开始接受义务教育的、处于少年期的小孩观看;《麦兜响当当》则适合全年龄段的人群观看。像这样的行业规范的出台,应该会更利于动画片市场的良性、多元化发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图片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