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动漫:《DEATH NOTE》的观看评论:
关于动漫:《DEATH NOTE》的观看评论:
关于动漫:《デスノート the Last name》的观看评论:
关于动漫:《デスノート》的观看评论:
零、开始
第一次看死笔的时候看到L退场就没什么动力看下去了,最近在小破站重温,将其完整地看完了一遍,对大家讨论众多的结局部分产生了很多想法。尤其是看到有些人说电影的结局才是真结局,漫画只是因为外界因素强行续写,想特地写个评论来讨论一下。(只看了动画,跳着看了电影版两部,不太了解漫画的内容,如果谈到相关内容有事实错误,欢迎指出)。
我的结论先卖个关子,我们先理清一下,分析一部作品的结局需要从哪些维度考虑。我认为结局首先需要妥善地完成结尾的任务,然后冲击性、可供思考的深度、美学与质感等都可以成为结局的加分项。接下来先谈结局应完成的任务。
一、结局的任务是什么
所谓结局,恰如其名,是一个结束一切,给一切画上句号的地方,必要任务当然是收束各故事线。该填的坑得填了,该结束的线要了结了,该表达的再不表达没机会了。我喜欢把收束故事线这件事称为形成闭环,你看啊:勇者在村庄过着宁静的生活,恶龙出现打破宁静,勇者历经磨难打败恶龙,世界回归平静,像是恰好画出了一个圆圈(JOJO几部貌似就是这个简单模版)。当然结局也可以有变体,例如勇者被恶龙打败,邪恶的新秩序降临世界,这时的闭环可能就是秩序的动摇破碎与重新建立。或者是冒险过程中意识到恶龙勾结权贵的真相,从光明堕入黑暗,这是不甘现实奋起反抗到认清和接受现实的闭环。这样的反转结局很多时候会有种打破常规的新奇感,但结尾的编排和作品表达的思想要保持一致,否则,环闭错了结果就会很尴尬,尤其是对于非常规结局的作品。例如某作品的主要内容都是通过描绘勇者的冒险故事,赞扬人类的勇气,歌颂爱与正义,结果结尾安排勇者见识到敌人的强大后,随便就放弃了信仰,成为邪恶的走狗,这种毫无意义的反转结局不会带来太多趣味性,只会让观众直呼什么逆天作者。(巨人就犯了类似错误,前面刻画到观众都把你当成热血番看了,最后你告诉观众你是为了自由这盘醋包的这顿饺子,再怎么解释说:我是按大纲来的、前期多处我都暗示了、其实我真正想画的是XXXX,但观众还是很难不表示:去你X的自由)。
二、本作的特点及其导致的结尾倾向
题外话貌似说太多了,但对于死亡笔记也是一样的,作者着重表达的、作品展现最突出的是什么呢?毫无疑问,是月和L两人精彩的博弈过程中两人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其余的诸如程序正义还是结果正义、正义和邪恶谁能笑到最后等等都应放在这之后考虑。(卡密距离登神只差写下L的名字,死笔距离登神只差一场精彩的终局博弈。二者看似都是咫尺之遥,但这或许是永远接近不了的距离。)
意识到主次后,再将电影版L获胜二人同归于尽的结尾带入动画的话,就会发现这个结局的致命缺陷,月和L的人物弧光都不完整了!L需要败给月。对于L来说,死亡反而使其坚持正义的形象愈发高大,败给了超自然力量的L并非这场游戏的失败者,他坚持自己的正义与信仰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与月惺惺相惜的他知道,自已死后,月的野心必将无限膨胀,最终招致自我毁灭。然而自己已经走上生命的末路,那些也与自己无关了。这份落寞与宿命感赋予了这一幕不可言说的美感,奉献了25话的神演出(这一话应该在我对本作印象最深的位置排第一名,最终话是第二名,第三可能是南空直美吧)。对月来说也是类似,月后期的野心膨胀,推动了剧情迈向更高潮,月这一人物形象也趋于完整,在这些铺垫的加持下,才让最终话如此精彩,奉献了极具冲击力的演出(还奉献了名场面ww)。
而电影版的结局的优秀之处在于,二人同归于尽的结尾完成了剧情设计上的闭环。获得笔记、二人相识、互为对手、同归于尽、销毁笔记,剧情上的完整或者称为工整,可以说我非常能理解很多观众为什么更认可电影版的结局。还有一点就是看似两人对称的结局,其实并不势均力敌,事实上是L赢了,这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大众朴素的是非观。在这部电影里,由于前面的魔改(或者说调整),有一部分内容在进行对何为正义与如何看待犯罪的讨论,所以电影能把剧情尽量搞好一点就算完成任务了,最后这个结局还挺合适的。电影和动漫最后月都在辩解自己是正义,但是电影直接否定了月的观点,而动漫中虽然月最后极尽狼狈,但仍然没有直接评价月的观点,而是交由观众自己定夺(我觉得对作者来说,自己下场否定月这件事意义很小,将会发生什么呈现给观众就好了),电影算得上是选择了自己合适的结局。而对动漫来说,哪个结局更好就见仁见智了,毕竟本作的剧情和人物同时非常优秀,喜欢哪一方就看是倾向于感受人物弧线的闭环还是剧情发展的闭环了。在我看来,本作巧妙的剧情设计造就了不同于其他作品、极具个人魅力的双男主,终究还是剧情为人物服务,个人难免还是偏爱动画的剧情发展。(看动画就是,怎么更爽你给我怎么来,不然我缺的乐子这块你上哪给我补?)
三、无法克服的矛盾与动画结局的缺陷
本作中,二人的特点决定了,必须L败给月才能将剧情推向高潮,但月必须被L绳之以法才能获得结局的完满。(就得看月狠狠地膨胀、秀操作,然后狠狠地死啊,不然不是白瞎这人设了)。除非对剧情走向动大刀子,不然只能在二者之中选其一了。L败给月的设置,使得动画的结局无法完满,但这带来了25话和37话的神演出,也算某种祸福相倚了。
我为什么要强调闭环这个说法呢,因为回到原点这件事情作为结尾来说,实在是太有魅力了。很多时候结局不需要做太多事情,以免产生冗杂,仅仅是巧妙收束好各条故事线就足以极大地提升作品的质感。越是重要的故事线,越是需要完成闭环。对于本作的主角——月来说,死亡就是卡密的闭环,厌倦了无聊的世界,即使背负罪孽也要成为新世界的卡密,闯过重重关卡终于接近那一目标时,一切化为泡影,只得狼狈地逃离,才意识到自己幼稚的想法终究不过是死神无聊日子中的一点小小乐子罢了。妥善处理这一条线,故事的结局就不可能差到哪里去。但另一点在于,月与L之间的对弈也是本作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月没有栽在L手上就成了后期处理不了的硬伤。其实作者还是做了很多补救措施的,例如M、N的设计其实也蛮巧妙的,想用“M+N就能胜过L”的说辞把这条线圆回来,但我认为观众不太买账的重要原因还是后期剧情质量的下降让观众难免会感到“降智”、“剧情杀”之类的。
四、结局的其他设想
游戏的月赢结局确实弥补了月不留后手和过于相信魅上的bug,但是这可以做游戏的结局,作为动画的结局就无法完成月这一人物的闭环了。月党应该还是选择月死后变成死神,人间与其无关的结局吧。毕竟赢了就会有新世界了么,说着玩玩的,不彻底地解决旧问题,产生新问题罢了。
想同时结合电影和动画结局的优点的方法如上所诉,实在是做不到的,除非大改剧情走向。类似月把L逼到绝路(假死之类的?),月极度膨胀不可一世,L抓住弱点反击,然后同归于尽;或者L死后也让他有一些参与感,例如死前安排好计谋,毕竟现状L死了就完全是吉祥物了,就嘴上说继承遗志什么的还是有点幽默了,新出现的人物没能太立起来就会出现这种尴尬的问题。
作者从L的身世上做文章可能会是一个不错的思路,M、N出场前其实就可以引入这些了,毕竟两方对弈要精彩得做好势力的平衡,月基本一直是防守方,进攻就是让misa去看L的名字,misa和死神之眼的介入,封死了月尝试追寻更多信息的可能(插入新角色推动剧情确实是一把双刃剑),游戏直接变成了一旦misa有机会写名字L就直接死,L见到misa就得把她抓住,而蕾姆绝对会保护misa。至此,作者就没有太多发挥的空间了,剧情基本就剩两种走向。
综上,我的观点:动画的结尾并不烂,烂在了结尾之前,后半段确实缺少了一些打磨,加之剧情上确实有很难解决的问题,但动画还是呈现出了很多有趣的场景与精彩的演出。我给本作9分,距离完美一步的作品,9分很合理吧。
一些其他想法
1.有人说南空直美这段降智了。智斗就是两个永远不会犯错的人吗?我觉得并不是,不过是保持缜密的同时寻找对方的弱点。这段剧情设计还是相当巧妙的,南空直美戒备程度一直很高,直到涉及到她在意的丈夫的事情,才被月算计,而这是人类共有的弱点。
2.月做的事算得上是卡密吗?这谁知道呢。不过稍微思考一下神和宗教的产生,神的目的不过是看人的说辞,决定性要素貌似是是否具有力量。
本文来自Bangumi用户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