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芙莉莲》是如何剑走偏锋,偏离"公路精神"的?

快讯发布 0

【随笔】《芙莉莲》是如何剑走偏锋,偏离"公路精神"的?

关于动漫:《葬送のフリーレン》的观看评论:

    曾经独属西部牛仔的浪漫与洒脱,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日本动画业界生根并一直存在于大众视野。该类型为何能收获如此青睐?

    动画、影视作品的受众归根是底级阶层人民。正因为物质世界无法填满文艺复兴后世人空洞的内心,处于另一维度的世界----娱乐才会存在于世间不朽。影视便是通过体验人生,感知处于我们这一维度无法感知的「世界」。

    而公路作品便是最能“体验人生”、“感知世界”的类型。虽说我们与影像中的“人”处于不同环境,但论最理想的体验状态,我想公路片大抵是影视之“最”。空气系作品重在追求乌托邦下的范特西风光以忠于“日常”中的“非日常”体验,这样的生活是可供爱慕,但也能被明确是高不可攀、不可亵玩的,我们在空气系作品中需求的往往是一种观赏的状态。而说回公路作品,该类型下的主角,常会与“自由”、“随意”等字眼挂钩,并且创作者善于对风景写意,正是这份洒脱与无拘束成为了观众在此类型作的精神索求和传承五十载的「公路精神」。

    到了20年代,能给予人类精神体验的早已不拘泥于影视、书籍等元素,短视频耗时短,且同样能做到感知世界与体验人生。由此,公路动画已走向衰落。虽说这两年仍有产出,但高质高话题作品中,这部《葬送的芙莉莲》基本已是独苗。

    或许是大众总会对“昔人已乘黄鹤去”所埋下的旧绪愁思从根源开始感到怅然若失,《芙莉莲》,一部打着公路片名号的名副其实的爆款在23年脱颖而出。当然也只是一个名号罢了。

    《芙莉莲》与“公路精神”的逆反表现于在把内敛做到极致的张扬下掩盖了观众无法感知的“拘束感”。内敛与公路动画标志的“自由”并不产生冲突,但拘束感必然是。芙莉莲一行人在动画中所踏足的土地,都作为“勇者”一行人曾经踏足之地,而从本作大主角芙莉莲视角观察,本作几乎全篇旅程中都几乎只对芙莉莲在特定场景下追忆往昔岁月提供视角。而新旅程下加入的菲伦与修塔尔克的视角下,仅能看见「芙莉莲」的全景,也就是几乎没有菲与休二人视角下对旅途和风物的感受,没有剧中角色去感受「新」,自然也就失去了「精神体验」,这对于公路动画来说是绝对不合格的。为何ep12值得表扬,即是相对精灵族短寿的人类有特殊意义的“生日”回中,终于把舞台留给了旅途上的新人进行演绎。这样才使观众处于一种不自知的拘束与麻痹感。到了《考试篇》,这样的拘束短暂地褪去,换来的却是对曾经自设符号的抵抗,以己矛击己盾,也算是打自己脸了。

     当然,创作者也没有做到切中肯綮。本作没有注重架空世界下旅途中风物的刻画。缺乏深邃的写意,而是选择在本就文戏薄弱的原作上偏向工笔。最后也只做到了死扣母题和制造出可以饱饱眼福的打戏了(也不多),甚至它连死扣母题都没坚持都最后,到最后剑走偏锋从步入考试篇就已是必然。

    以高考临场作文为喻吧,辛美尔是考前呕心沥血、用心耕耘但底气不足的语文教师,芙莉莲是临时抱佛脚的考生,她不知如今所为会如何影响未来,只有等到特定环境(考场)才能回溯记忆将其重现,想起那个教会她写作文的语文老师,碎片化的回忆着那模糊的佳句与美题,并一段段地以定性的框架套入文段内,完成了高考的“任务”,而不是走心的“创作”。它可以成为高考满分作文,但它绝不会成为一本充盈读者精神的文学作品。

(仅表个人观点)

【随笔】《芙莉莲》是如何剑走偏锋,偏离"公路精神"的?
还是很喜欢这幕构图的QwQ

本文来自Bangumi用户发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图片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