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发布

即时快讯

魔法少女ノ魔女裁判『魔法少女ノ魔女裁判』 コンプリート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魔法少女ノ魔女裁判 クリエイターズアートブック -表裏-魔裁商业成绩与商法之我见

《魔法少女ノ魔女裁判》简评:

魔法少女ノ魔女裁判『魔法少女ノ魔女裁判』 コンプリート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魔法少女ノ魔女裁判 クリエイターズアートブック -表裏-魔裁商业成绩与商法之我见

《『魔法少女ノ魔女裁判』 コンプリート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简评:

魔法少女ノ魔女裁判『魔法少女ノ魔女裁判』 コンプリート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魔法少女ノ魔女裁判 クリエイターズアートブック -表裏-魔裁商业成绩与商法之我见

《魔法少女ノ魔女裁判 クリエイターズアートブック -表裏-》简评:

瞎扯的,错了不要砍我

魔裁的销售成绩惊掉所有人的下巴,以同期的大恶人千金为基准作估算,在发售4天时,大恶人千金300评论,官方通稿steam售出15000份;魔裁发售4天时大约700条评论。现在发售一月,大恶人千金大约800条评论,是一个比较正常的以首周为主的走势,然而魔裁如今已接近3000条评论接近4倍,说明魔裁属于热门作品,不断吸引玩家新血加入。这样胡乱估算一下,魔裁steam销量应当超过8万。
那么为何如此?

游戏质量当然重要,但取得如此成绩,我认为这也是魔裁商法运作的结果。

首先是利用了全年龄的优势,我们通常认为就日式文字冒险游戏的商业成绩而言,全年龄是一种劣势,从既往看来,除去命运石之门,很少有销量极好的全年龄作,近年atri可能算一个,但那不是正价作,summer pocket卖的那当然是好,但那毕竟是腾讯Key社游戏。但是魔裁在宣传上另辟蹊径,在魔裁官网上可以看到过去的宣传手法遗迹:去年魔裁在日举办活动,鼓励翻唱投稿魔裁的数首曲目,具体反响如何不清楚,但是这招R级作品显然是用不了的,毕竟谁会以翻唱Venusblood Frontier主题曲为荣?此外一点值得注意,即魔裁的有人声的歌曲主唱五花八门,好像还有gumi(不清楚是不是v家那个虚拟歌姬),这可能显示了魔裁与二创社区的亲缘关系,有助于其口碑持续发酵。再有,就是与魔裁游戏同时发售的插画书,该插画书并非游戏CG的陈列,而是大量非官方画师的作品集,这也是二创高度活跃的特征。

其次是重视中国,尤其中国大陆市场。首发即带简体中文翻译就不提了----大恶人千金也带,怎么没卖那么好?更重要的是魔裁在发售前举行了两个活动,其一是发售前的摩点众筹,其最终金额高达30万元,作为一个未发售文字冒险游戏的众筹成绩简直是天文数字(连魔裁OST商店页面都用这个成绩作宣传)。其二是中国快闪店的开设,好像是6月份在北京,这是极重视的表现,要知道素晴日发售十五年,在大陆积累大量人气也才7月20号在上海开了次快闪,这魔裁还没发售就已经开过了。

最后是玩家群体的构成。魔裁玩家群体构成我认为比较特殊,在bangumi上用数据透视功能查看了魔裁,大恶人千金,素晴日三者的标记群体构成,发现大恶人千金的玩家全是玩过上百部游戏的老屁股,素晴日则有约1/4的玩家玩过不到百部,魔裁则很夸张的高达1/2,即,魔裁吸引大量不太玩gal的阿宅尝试。但单靠这并不能解释魔裁的持续热门,最主要的是难以解释它的发售时(甚至于未发售时)的大热。
发售前后闲鱼上的一些卖单也许提供了线索:有不少卖家以很低价格出售原价近6000日元的魔裁3碟OST(早于游戏一个月发售),不少低至50人民币元,而该OST在发售时似有特典,我于闲鱼以低价二手购入的碟片无特,推测为卖家自留(这很正常,不然凭啥价格那么低),但重点在于,碟盒本身不曾启封,并且截止7月30日,我于各大资源集散网站及B站搜索,都未见有该OST放流(b站当时已有的为游戏解包)。我是在魔裁发售后才听说并在玩过以后入手的OST碟片,由此可以认为,6月发售的第一批OST碟片(卖断货)其买主群体特征大概率不与我类似。那么,根据闲鱼上的这些卖单推测,第一批的买主应该不少是重视碟特而不重视碟片内容,这应该也是未发售时推动魔裁大热的群体的特征,对于这个群体,我了解还很少。但是,结合上文可以推测这个群体是二创活跃的,能够聚集这一群体,游戏商法功不可没。

来自:Bangumi